楚大鼎: 昭惕千年 辗转流芳
2017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楚大鼎: 昭惕千年 辗转流芳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鼎”字仍有“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殷艳萍

身份尊贵

先来看看它的样子:也叫铸客大鼎,战国晚期楚国重器。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深52厘米,重400公斤,是现存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双耳,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模印变形鸟兽几何纹,足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鼎口平沿处刻“铸客为集···侣···” 12字铭文,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大鼎体量巨大,呈现着当时楚国争雄天下,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

它来自王者之家。根据出土文物可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具有楚王身份的墓葬,极可能是楚幽王墓。

身世可怜

楚大鼎自出世后,身世十分可怜。

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这座楚王墓葬遭到疯狂盗掘。据不完全统计,出土器物达几千件,其中就有这硕大的楚大鼎。

它体积很大,仅次于司母戊鼎,因太大幸免于难,又因太大不幸受损。

楚大鼎被盗挖出来后,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涯。一开始,它在地方政府的紧急干预下被寻回,收藏在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安庆市。1937年,抗战爆发,为避免日寇抢掠,它同故宫文物一起迁移到重庆。1939年日寇疯狂轰炸重庆,楚大鼎被迫再次迁移,运到四川乐山一带。抗战胜利后,它又被运到南京。1950年,楚大鼎终回安徽合肥。

其中,楚大鼎被运往重庆时,因太大太重,无法搬运,它就被滚着搬,可怜的楚大鼎受伤严重。

不过,楚大鼎曾奇迹般地躲过了数次日军的封锁和飞机轰炸。

名人之叹

历经近20年颠沛流离,楚大鼎饱经沧桑,伤痕累累。1954年,安徽省博物馆请来修复专家,对大鼎进行修复。历经半年,楚大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雄姿,成为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1958年9月17日下午,楚大鼎迎来了一位重要的观众——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绕着有400公斤重的楚大鼎转了大半圈,又从鼎沿朝腹部看,还风趣地对当时的省长黄岩说:“这个大鼎,里面能煮一头大牛哇!”

之后,邓小平、江泽民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安徽省博物馆,观摩铸客大鼎。

公祭鼎原型

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被缓缓揭开。习近平在随后的讲话中说: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而国家公祭鼎就是以楚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公祭鼎的设计团队认为,楚大鼎是抗战时期所出土的文物,且是江淮文化的代表,“以它来作为设计的基础是最为合适的。”不管是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历史的地理地域角度来考虑,楚大鼎都是国家公祭鼎非常合适的历史原型。

从被盗掘出土至今,楚大鼎见证了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兴衰,见证了中国经历的战乱与现代的崛起,也见证了安徽省博物馆的发展与辉煌。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