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区兴起社区顺风车,价格便宜还免去等车、挤地铁的烦恼,问题是交通方便了,可若出了事故保险能买单吗?
一些离市区较远的小区逐渐兴起社区顺风车:车主将车辆空位信息发出,或无偿,或仅需较少的费用,邻居即可根据时段、途经地点等信息,选择报名乘坐。
不需要掐点赶公交、挤地铁,车主与乘客还都是小区里的邻里,安全信得过,某小区为此还推出了相关的平台。
可这邻里顺风车毕竟不是专职商用载客,就算车主小心翼翼安全驾驶心里仍不免担心,如遇意外,保险能为这些乘客买单么?
通常情况下的出险理赔
车险的三大项目:
交强险、车损险、三责险,这其中只有交强险与三责险是涉及到被保车辆以外的人身、财物损失保障的,但他们只保第三者所遭受的人身与财物损失。
何谓“第三者”?
车险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第三者,指的是被保车辆、被保车辆上的人与财物之外的,因被保车辆造成损失的人或物。
打个比方,如车主撞进人行道,被撞伤的路人、撞坏的路灯,甚至是撞坏的植物,都属于“第三者”。
所以仅依靠这三个保险,被保车辆上的乘客人身、财物损失是无法通过保险获赔的。
好在有一个保险叫车上人员安全险,它的保障正如它的名字,保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的被保车辆上人员的人身伤亡,包括司机与乘客。
但如车上人员事故时被甩出车外,那就不保了。简单来说,只要发生了事故,人员在车内就能赔,在车外的话不赔。
因“乘客在车下时所受的人身伤亡”被列入其免责条款,于是在保险业也流传着“车辆出了事快把朕抬回车上”的一个梗。
车上人员安全险不是投保车险时的必选项目,很多私家车主并未购买,如真出险,被保车辆上的人还真不能从车险获赔,只能依靠自己买的意外险、医疗险、寿险等保险。
社区顺风车的车险理赔隐患
实际上,即使车主投保了车上人员安全险也未必能顺利获赔,其原因在于载人车辆的使用性质。
这一点跟滴滴专车、快车、顺风车一直以来的保险理赔困局一样,车辆本为私家车,但加入网约车平台后,即使作为兼职但车辆的使用性质已涉及商业运营,而商业运营的车辆所缴纳的车险费用与自驾私用的车辆是不一样的。
商业运营车辆风险远高于私家车,根据风险与保费相匹配的原则,保费自然高于私家车,保监会也明确规定,私家车用作商业运营,所投保的个人车险可不予理赔。
合规的做法是车辆使用性质改变时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按规定完成被保车辆的性质变更手续,如补交保费。
但现实是这些车主为了省钱,选择性无视相关规定,出了险依然没法理赔。
滴滴平台为了解决相关问题,采取了为用户投保的方式,只要用户订单成功就能拥有相关保障,乘车期间的事故可由保险买单。可根据滴滴车主的反馈,这项保险并没有起作用。
社区顺风车是否属于商用性质呢?
文首提到的社区顺风车平台内参与的车辆,毫无疑问在收取费用载客时属于商用性质,理赔妥妥被拒的。
同样的,其他没有运营平台仅于业主群或者其他渠道分享信息的顺风车,如果收取了费用的话,也会有商用的嫌疑。
不要以为车主好心无偿载人就能松口气,如果乘坐车辆在网约车平台有登记的话,也会被怀疑出险时是商业载客,车险没有变更车辆使用性质的话一样没得赔。
在这个等待期中,还是先给自己上份意外险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