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暑假里,在秦巴腹地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有一位少年为了完成学业,每天背着和身体差不多高的背篓,走进茫茫大山,去采摘野生药材五味子,以换取下学期的学费。
这不是一般的山,是秦岭支脉云雾山,绵延起伏几百里。这一天,已经是少年第十一天进山了。几天来,不是阴天就是下着小雨,但他不得不努力地去挣取学费。可是这一天却没有前些天那么幸运,他刚走进大山深处,绵绵细雨就下起来了,更糟糕的是,弥天大雾也接踵而来,把大山裹了个严严实实。少年想,兴许雨和雾一会儿就散去了。当他翻了一山又一山,转了一弯又一弯,不知走了多远,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迷路了。
少年自小在山里长大,他不相信自己会迷路。他稍稍休息了一下,便开始寻找下山的路。可是肚子早已空空如也,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天色也越来越暗。他很快找到了一处山崖,上方伸出的山石就像屋檐一样,遮住了雨点。下面有一些乱石,他找了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坐了下来。做完这些,天已经全黑了。
不知什么时候,少年睡着了。当他再次睁开眼睛,天已亮了,而雾仍然严严实实地裹着大山,他分不清东西南北,更不知来路在何方,饥饿、恐惧一齐袭来,少年绝望了。他想去寻找出路,可连方向也辨不清,如果再走错了,也许连这避雨的山崖也找不到了,唉,还是在这里躲着吧,雾毕竟有散了的时候,也许爸爸妈妈正在四处寻找他呢。于是少年就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时机。
可是,第三天,雾没有散。
第四天,雾仍然弥漫着整个大山。
这时,少年已饿得快不行了。他想,这雾也许是有意跟他作对,如果再这样等下去,雾还没有散,自己就先饿死了。于是,他扔了背篓,轻装上阵,艰难地爬过了一山又一山,转过了一弯又一弯,却仍然没有找到方向。这时,他听到了流水的声音,近前一看,是泉水,他贪婪地喝了个够。也正是这泉水激发了少年的灵感:在山里,泉水汇成小溪,小溪汇成小河,小河边一定有村子。于是,他沿着那一脉细小的泉水艰难地向前走去,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河边的羊肠小道。当他满身泥水,面目全非,摇摇晃晃地回到村子,急疯了的村里的人一齐奔跑过来,与少年相拥而泣。
这个迷路的少年就是我。后来,我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迷了路,千万别观望和等待,要勇敢地去面对,努力地去寻找,记住,路,是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