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食是精心烹制的,有些美食却是意外产生的。
其实每当我们品赏佳肴的时候,最打动你的也许是它精美的外形,也许是它香甜的美味,也许是它背后令你动容的故事。从一些轶事和传说中,你可以充分领略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和安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美食佳肴与人相伴,自然而然便从中产生了文化,产生了艺术,故而几乎每款菜都有自己的来历或者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
这些来历、轶闻趣事,有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经几代人的相传,就成了典故,而有典故则是中华美食的一大特征。
所以,今天要说的,就是有关安徽美食的故事。
雪湖贡藕 曹操筑点将台而形成
雪湖贡藕是潜山有名的特产,雪湖藕不仅外形肥壮细白,内质鲜甜脆嫩,含有多种维生素,而且生食、热炒风味各不相同。
“雪湖贡藕”产于县城(梅城镇)天宁寨旁的雪湖中。雪湖又名泄湖。传说此湖系曹操筑点将台(天寨),令人取土而成湖。后因盛产莲藕,白莲花开满湖面,远远望去,宛如一湖白雪,故得名。据说,朱元璋战陈友谅,路过此地,品尝了雪湖藕,连声赞好。登基后,令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开湖,采第一批藕送京为贡,故有“雪湖贡藕”之称。
又云:乾隆皇帝游皖山(天柱山),吃此藕时,发现此藕“九孔十三丝”,赞不绝口。但据考证,乾隆并没有游过皖山,倒是清咸丰辛酉(1861年),清军都统李云麟来潜山,游三祖寺,登天柱峰,可能是他吃了此藕,后人传说有讹所致。
“雪湖贡藕”洁白如玉,鲜嫩香甜,略呈方圆形,七棱,整条藕一般重3.5~5千克,藕粗一般达9~12厘米,长可达1.5至1.7米,属藕莲类,菜藕,可生吃、熟食。生吃以潜山名菜“雪湖贡藕”为佳。它选用嫩脆之藕,切成长条,削成梳背状,沸水略烫之,加上白糖,便集“清脆、爽润、甘甜”于一菜,成为传统名吃。熟食以“雪湖蒸藕”为美。选用老壮粗藕,藕孔内填满糯米,经过七道工序,高温热汽熏蒸三次,加入白糖、青红丝蒸制的热藕,味道鲜美。
枣树行玉铃铛枣
欧阳修寻无名村庄所得
枣树行玉铃铛枣是阜阳颍泉的特产。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夏时节,欧阳修第二次来到颍州顺泉河西行,其间有一野渡,清香浮动,欧阳修很是好奇,问一农夫,方知前方有一处枣树林,时值枣树花开。
行数里,见枣树数十行,四周散落两三户人家。枣树古朴苍劲,枣花正旺,俨然世外桃源。主人热情好客,云此枣来历颇久,因其个大,且清脆甘甜,形似铃铛,当地人称“铁铃铛枣”。宾主言谈甚欢,并相约八月枣熟时品尝。
数月,枣熟之际,欧阳修忆起前约,欣然而往。只见枣树果实累累,个头较一般枣子大,甘甜可口。欧阳修满心欢喜:“观此枣珠圆玉润,赏其色青红相间,品其味香甜如蜜。应叫玉铃铛。”欧阳修想,何不上供给圣上品尝呢?于是精选果品献与仁宗皇帝。
仁宗尝后也觉甚妙,欣然道:“无名村落,枣树数行,赐名御用枣树行吧!”欧阳修听闻仁宗亲赐村名便在颍州―带寻能工巧匠,择良辰吉日立碑,书“御用枣树行”。 枣树行位于泉河与沙河之间,两河环绕,形成罕见的沙土、河土、黄土层叠土质,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甘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枣树行玉铃铛枣的上乘品质。
水口鹅煲土生土长的原生态
水口,一座千年小镇。
水口鹅煲是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的特色美食。
鹅煲,顾名思义,主要以原生态老鹅为制作主材,加以佐料,或清炖、或红烧,再以火锅形式上桌,配以蔬菜、豆制品之类涮用,价格便宜,内容实惠。其实,也是一种普通的吃法,鹅香醇厚,味道鲜美。
水口鹅煲是近些年才有的产物,真正有店形成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此之前,当地一位李姓卤菜经营户,在交通便利的路旁,有一卤菜经营摊档。由于需要,在乡镇边上工作的同志,中午就地吃点工作餐之类的,便在李姓家里买点卤鹅,吃点便饭,常吃生厌。一日,有人偶然提出,让李姓人家为他们红烧一只老鹅,由于所用食材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态食品,传统的农家菜做法,使吃惯了用味精、调料勾兑菜肴的城里人,惊叹味道之鲜美、之纯正。一时间,朋友间相互转告、相互邀请,逐渐流行。
凤阳酿豆腐朱元璋乞来的吃食
据凤阳当地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凤阳,他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日,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里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便经常去这家饭店乞讨酿豆腐。后来他穿上龙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厨师。从此,这个菜身价百倍,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并得到一个“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是‘洪武’)豆腐”的雅号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的“凤阳酿豆腐”是用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等,裹上鸡蛋粉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