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汴河寻迹流过千载岁月,将人间的世态浅唱
2017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宿州新汴河寻迹流过千载岁月,将人间的世态浅唱

 

千里桨声, 千里灯影, 千里渔歌, 千里花香…… 最美的河,少不了这些风景。

在没有桥的时候,河是一个天然屏障。摆渡,成为连接两边的纽带。岸边的码头,纤夫的船工号子响彻云天。殊不知,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竟然跨越了艰辛岁月,穿透了生命时空。 每当夜幕降临,在码头上停泊的数十艘船只灯火闪烁,炊烟袅袅,勾勒出如梦如幻的鱼米之乡胜境。

在我印象中,只要是河,莫不如此。

同样的新汴河,载着历史,悠然而至眼前时,内心还是由然震动。

汴河之所以“新”,是因为与它平行的古汴河仅距数公里。

车行至泗县,我们见到了古汴河的一段。一眼望去,清亮的水, 升腾起隋唐的烟云。千年的风雪雷电, 未能改变汴河恪守的宁静态势。遥想过往,商贾云集, 畅饮金樽; 文人墨客, 饱蘸河之水, 妙笔写传世佳作。如今,虽不见了漕运的繁华,但掬一捧运河水, 看到的仍是 一条燃烧的长河, 炫耀生命的光辉。

而用两天的时间读懂新汴河,显然过于仓促。可是,大美汴水,从时空远处行来,一如飘逸的银色缎带,滋润着古城宿州,温雅、多情。我想,它的情怀,让每个路过的人,都会略懂一二。                           ▋张亚琴

一座古城,因一条河而灵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古汴河源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隋朝隋炀帝于公元605年下令开通济渠,引黄河水东行,将沿河一些天然、人工河道包括汴河拓宽取直,经开封宿州等地入淮,唐以后才称为“汴河”或“汴水”。

据说,昔日的汴河逶迤千里,在唐宋五百多年间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感叹道:“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宿州也因为汴河而诞生、兴盛。

不只白居易一人。孟浩然、杜牧、李商隐、王安石、苏轼等文学大师们的名字也赫然刻印在不息的河水中,世代相传。这些文人雅士或泛舟汴水,或寓居此地,或被两岸景致所感染,写下咏叹汴水与隋堤的诗文。

比如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王维《千塔主人》:“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崔颢《晚入汴水》:“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而搜集历代文人歌咏汴河的诗词,竟有五百余首。无论是哪一首,无不寄托文人墨客对汴河的殷殷之情,也为宿州的文化长河添上浓彩重笔。

后来,由于宋金战争,加上泥沙的淤积,古汴河终于日渐堙废。

直到上世纪,宿州城北, 新汴河悄然流淌。

从1966年11月开工建设,它截引沱河,穿津浦铁路,汇入濉河,经灵璧,泗县,全长127.1公里。1970年5月上旬,历经三冬四春,一条与隋唐汴河大堤平行、仅距数里之远,与古汴河长宽几乎相等的新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新汴河终于全面竣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不仅为周边流域万余平方公里土地增辟了排洪排涝出路,也为发展灌溉、城市供水、沟通水运提供了水源。数十万热血男儿肩挑人抬,用心血和汗水汇聚成河,使古河浴火重生。

虽为新河,却有着古汴河的品格与精神。

身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总面积840公顷的新汴河风景区是依托新汴河宿州市城区段而建。它是宿州的“绿肺”。

一个城市因为有水才有灵气。新汴河穿城而过,蜿蜒的河两岸几乎集中了古城半数美景。如今的新汴河,已经被打造成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广场集会、生态科普、防洪保安、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

北岸,历史在水中徜徉

宿州大地上,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文化,我们可以从新汴河的北岸领略到。在这里,大泽惊雷、垓下之战、符离鏖兵和淮海硝烟等13个节点广场的展示,会告诉你风云迭变的当地历史。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驰骋过多少盘马弓手,叱咤风云的好汉。如今,倘徉在河岸,依稀能听见这悲壮的呐喊,千百年来成为绝响,回荡在新汴河。英雄们那不屈的头颅,仍然仰视天空。昏黄的苍穹,在万籁寂静中伸展着,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

大泽惊雷——大泽煮风雷,一声天倒垂。公元前209年,900名戍卒在宿州大泽乡遇雨受阻。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反抗暴秦,掀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更秦王奋起挥黄钺”。毛泽东主席赞叹大泽惊雷的词句,生动地描绘了陈胜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位于拂晓大道东侧的“大泽惊雷”节点,由红色柱阵组成,如火炬般燃烧,象征着面对暴秦不屈的反抗精神。

垓下之战——人民路西侧“垓下之战”雕塑,是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率领的10万楚军被汉王刘邦60万汉军困于灵璧境内的垓下,项羽率800精骑乘夜突围,战至乌江兵败自刎。走进广场,立在高处跃马扬鞭的刘邦威武雕像,与在三面绝壁、一面临水的下沉空间里项羽雕塑形成反差,茂密的丛林中似有千军万马,以“势”烘托“十面埋伏”的凶险、“四面楚歌”的悲凉和“霸王别姬”的凄婉悲壮。

符离鏖兵——地处人民路东侧的“符离鏖兵”雕塑,讲述了一个南宋铁血北伐的惊心动魄事件。1163年4月,都督江淮军马张浚奉命统领13万大军渡淮北征,部将李显忠、邵宏渊率军攻下灵、虹后,又合兵攻克宿州。后因两将失和,导致符离之战先胜后败。

淮海战役——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以60万解放军战胜80万国民党军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淮海硝烟”广场,以再现真实场景、讴歌胜利为主旋律。巨雕“砥柱中原”庄重大气,展现了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五常委的熠熠风采;长约10米的三块“浮雕墙”厚重壮观,记录了战役发展的三个阶段;“攻克宿县”逼真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宿县的历史瞬间;“车轮滚滚”通过大小不等的车轮,形象地反映出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宏大场面。

南岸,历久弥新的民俗沉淀

新汴河的南岸,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它以古汴遗韵、人杰地灵、艺苑民风等12个广场,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展现宿州历久弥新的文化积淀和民俗气息。它们所展现的是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宿州乡土文化维系千年的根源。

人杰地灵——树立着古朴肃穆、隽永典雅的“名人柱”和“名人墙”,雕绘着孝贤闵子、五代梁王朱温、当代雕塑大师刘开渠、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等21位或生于宿州、或在这块热土上留下深深足迹的名人伟业风范,成为宿州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古汴遗韵——“鞭打芦花”的雕塑令人动容。这个在《二十四孝图》中排在第三的“芦花救母”故事就发生在萧县,流誉至今。

艺苑民风——唐著名诗人李白在砀山放歌的宴嬉台;汉刘邦的避难地萧县皇藏峪;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埇桥东林草堂;灵璧中国民间艺术的钟馗画;以及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泗县泗州戏等,都是新汴河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新汴河,日夜奔流,贯穿古今,流过千载岁月,滔滔不绝地将人间的世态浅唱。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