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童年已成为一种奢望,在我身后默默凝视,一如常常站在村口遥望远方的母亲。
小时候家住农村,那时乡下还没有通电,更没有电风扇和空调之类的消夏工具。面对火一般灼人的夏天,人们唯一用来纳凉的东西就是一把大蒲扇。相比起那些羽扇、折扇、绢扇,蒲扇因其结实轻便、价格便宜,最受乡村人家的喜欢,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两三把这样简陋的蒲扇。黄昏时分,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他们放下农具,光着膀子,会顺手抓起一把蒲扇,坐于庭院前的树底下,一边挥舞着手里的蒲扇,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评书。刚才还浑身汗流浃背一脸的倦意,只许一袋烟的工夫,就立刻凉快了过来。晚饭过后,屋里热得像一个蒸笼似的,让人无法入睡。这时,左邻右舍纷纷摇着蒲扇,有的搬着方凳,有的提着马扎,有的拿着凉席子,来到了大街上乘凉。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或打牌消遣,或家长里短闲聊,尽情享受着夏夜的清凉和快乐。而且乡村人淳朴智慧,即使一把蒲扇,也要开发出许多用途,诸如生火、驱蚊、遮阳、挡雨、垫坐等等,而绝不止于扇风乘凉。暑热难耐,人们的蒲扇是从不离身的,无论是上集赶会,还是田间地头,蒲扇伴随着乡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摇落了炎炎的夏日,摇走了缓缓的岁月。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和感到幸福的是,夜晚乘凉时我躺在凉席子上,母亲坐在旁边,她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着那些什么孟母三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有趣的故事,一边不疾不缓地摇着蒲扇为我驱赶暑热和蚊虫。母亲摇啊摇!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了,摇啊摇!也摇走了我如诗如画的童年。
在追求低碳生活的今天,蒲扇当是最绿色最环保的消暑工具了。但随着电风扇、空调的日益普及,使用蒲扇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在一些都市人的记忆里,已经渐渐变得陌生。“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是清代名士曾有描绘的一幅夏日纳凉图,日落西山,渔舟唱晚,手摇一把蒲扇,漫步于古寺桥头,看彩霞满天,那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自在啊!而现在,蒲扇轻摇的美好时光,已成为我心中一道永恒的风景,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唯有那段抹不去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