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6月19日头版头条报道 升空整整10个月之后,“墨子号”终于再次传来好消息,当地时间6月15日,《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上千公里量子纠缠的消息,相较于此前144公里最高量子传输距离纪录,这次跨越意味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离实用又近一步。这篇论文说,通过“墨子号”向地面发射光子,每对处于纠缠状态的光子中的一个发向青海德令哈站,另一个发向云南丽江站,两个地面站之间的距离达到1203公里。
由于量子纠缠非常脆弱,会随着光子在光纤内或者地表大气中的传输距离而衰减,以往的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只停留在百公里的距离。“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们计划推出一些真正实用的量子卫星”潘建伟院士说,“这项工作为未来开展大尺度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以及开展外太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检验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克极限量子信息理论中心主任塞思·劳埃德说,“这项实验表明远距离量子通信确实在技术上可行,让人们看到了在不久的未来构建远程量子通信的希望。”曾推动欧洲航天局的量子卫星研发计划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塞林格表示,潘建伟团队证明“中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墨子号’目前只能在夜间环境下工作”,潘建伟表示,除了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外,“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其它重要科学实验任务,包括高速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科学成果陆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