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渐多,四成老人需要心理疏导
2017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年抑郁渐多,四成老人需要心理疏导
业内人士建议,老人心理疏导服务应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记者 曾梅
 

“自从两年前外公去世后,外婆的性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经常发脾气,还总会因为一些小事不顺心,就埋怨儿孙不疼她了。”合肥市29岁的杨女士有些闹心,她甚至怀疑这样苦劝无效的坏脾气,是不是什么心理疾病。 日前,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记者走访合肥多个养老机构得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已达到四成。当养老、助浴、养老券、志愿者陪护就医等基本服务已经在社区、养老院普及后,老年人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重视。如今,合肥不少养老院开始尝试精神慰藉服务,一些志愿者也主动走进社区,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但距离全面普及,仍有一段不容易跨越的障碍。

老人情绪偏激,加重心理抑郁

上周末,合肥市瑶海区一家养老中心的接待室,聚集了不少人。在人群中间,有一位是前来义务接诊的心理咨询师李畅(化名)。此次她来的目的,就是为养老院里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许多老人心理抑郁,都是因家事引发情绪偏激而导致。”李畅介绍,她接触到的那位杨女士72岁的老母亲,就是典型案例。

杨女士的父亲是个很能隐忍的人,母亲自年轻时就脾气倔强、控制欲强,但出于爱情和家庭的责任,老人还是把日子过了下来。

两年前,杨女士的父亲因为长期积劳成疾、内心压抑等因素,患癌去世。尽管身边人并没有将这一责任怪罪到母亲身上,但母亲却因此变得情绪波动越来越大。逢年过节、隔三差五,杨女士会经常买些东西去看望母亲,可时间不长,母亲却突然唉声叹气地说:“我是个无用的老东西了,大家都不管我的死活。”于是杨女士赶紧把母亲接来同住,可没住多久,母亲又跟楼下邻居说,大女儿把她拴在家里,害得她都不能给小儿子带娃了。这可让杨女士气不打一处来。

李畅说,每位老人虽然都表现为负面或者恐惧的情绪,但导致闹情绪的原因各有不同,这需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大部分老人不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而是一味固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说身边人不关心自己。”

四成老人需要心理疏导

合肥市庐阳区某养老机构的一位老大爷,就曾因家庭矛盾引发心理抑郁。

据称,老大爷是在老伴去世后入住了养老机构。老伴在世时,两位老人将名下的两处房产分别承诺赠予儿子和女儿,老伴去世后,儿子拿走了承诺的房产,而大爷考虑到养老费用的情况,便没把另一套房产赠予女儿,而是先对外出租以租金交纳养老费。

“这一下子,女儿不高兴了,认为老人偏心儿子,父女间产生了纠纷。”老伴刚辞世不久的不安全感,再加上和儿女闹僵后的挫折感,让老人一下子陷入了轻度的抑郁之中,不仅变得不爱说话、不爱笑,有时还会流下眼泪。“护理人员只能努力宽慰老人,但人进入抑郁之后,宽慰效果并不太显著。”如今,老大爷由于长期的心理抑郁,已经达到影响其生活、社交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却因为没有及时的心理疏导,而让老人一度陷入情绪痛苦中。

对于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曾做过统计,结论显示,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39.86%。 而在合肥养老市场运营了5年的一家养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的观察接触中,40%以上的入住老人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老人的原生家庭。”他介绍,一方面,有一些老人从家进入养老机构后,会出现因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不适应感和孤独感,不能及时疏解的话,就容易形成一种心理隐患。而更多的时候,是由于老人在原生家庭中的一些人际纠纷,特别是子女纠纷,带入了养老机构中,并随着老人离开原来的家庭而导致矛盾激化。

每小时200元咨询费挡住老人

在庐阳区长江路上,有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在“老人精神慰藉”一栏中,标注为见面沟通、电话问安、亲情提示,收费标准为200元/小时。但负责人也表示,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大都是中年人,如此高的市场价,阻挡了大部分老人。

“一说到心理咨询,老人会觉得那表示他或她心理有疾病,而在传统观念中,只有疯子、脑子有病的人才需要看心理医生,所以很少有老人愿意接触心理咨询师。”李畅坦言,就是在平日的沟通中,他们也会安排志愿前来陪老人聊天、为老人纾解心理的咨询师介绍为志愿者,便于社区老人们接受。

除了传统观念,收费标准也是让老年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相对于几十元一次的助浴、家政服务,200元/小时的精神慰藉服务在老人看来确实过于昂贵。”工作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开始计划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如何拓展对老人的精神服务,也成为摆在很多养老中心运营者面前的一个话题。采访中,不少从事养老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考虑把心理疏导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内,“如果老人自己只需要支付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会更容易接纳。”

专家:老人也需要社会认同感

龚维义是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名誉会长,也是安徽省著名的老中医,在心理学上有自己的研究。龚维义分析,老人的年龄越大,对于养老的担忧便越明显,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精力能力和人际关系等都在衰退,如果没有子女的精心照料,很容易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我认为全社会都要加强对老人及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尤其是老人的子女,一定要从心理上多关爱老人。”除了社会的关注,龚维义建议老人去上老年大学,多到社区里走一走,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这样就能减轻对孩子的依赖。

在合肥一家社区,记者看到日间照料室内,许多老人每天来运动聊天,而社区也正在建立自己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银发陪聊”计划,帮助老人舒缓心理压力。“社区在全社会的养老服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老人要多和社区沟通。”龚维义建议,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子女对老人说,让你别做你非要做,你做也做不好。其实,这种什么都不让老人干的方式是错误的,只会让老人的心里更为不愉快。”专家表示,老年人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感,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有价值,所以,子女应当适当放手,让老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承担起自己的部分责任,“只有快乐、健康、平静了,老人才会享受 自己已经进入老年期的生命状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