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老年人也纷纷加入到投资理财的队伍中。但投资项目鱼龙混杂,各种陷阱也随之而来。送米送油、免费度假、熟人推销、温情洗脑、一年回本……在花样百出的营销轰炸下,老年人不知不觉就成了最容易受骗的高危群体。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记者在网上搜索“老年人投资”显示300多万条信息,其中有关“老年人投资 诈骗”就有200多万条信息。而在查阅相关案例之后不难发现,近年来,老年人正逐渐成为非法集资案件的主要受害者。
为此,记者梳理了一些典型的老年人受骗案例,并列举出老年人投资理财要注意的“坑”。 ▋记者 曾梅
案例一 投资灵芝基地 老人被骗400多万元
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类诈骗,总是层出不穷。今年3月,合肥警方披露了一起导游借“投资灵芝基地”的名义诈骗老年人400多万元的案件。
2016年5月,67岁的周大爷报名参加了一个老年旅行团,去岱山湖游玩,该团由导游甘某带领。在游玩途中,甘某趁机向老人们介绍一个位于肥东的灵芝生产基地,称该基地发展前景好,但目前遇到困难,正在高息吸引投资。
“那个灵芝基地很大,而且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办事处,看起来挺正规的,对方还承诺投资年利率最高将近40%,前景也很好。”在甘某的鼓动下,周大爷动心了,先后往该基地投入了10万元,“都是积攒多年的养老钱。”
周大爷还不是个例。据合肥警方称,一同被甘某诈骗的,还有很多老人。他们都是在甘某带着出去玩的时候,通过甘某介绍接触到该灵芝生产基地,并追求高利息往里面投钱,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其中最多一名老人投入了50余万元。
然而半年过去了,这些老人发现说好的高额回报并未能兑现,就去肥东找灵芝基地讨说法,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原来生产基地已被当地政府列入拆迁范围,基地负责人余某在拿到拆迁补偿款后离开,不知所踪。见拿不回钱,老人们来到合肥市包河公安经侦大队报案求助。
警方介入调查后,很快将甘某控制住。原来这是余某和甘某合伙设的骗局,甘某还能拿到10%的提成,甘某最终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刑拘。
案例二 投资酒店承诺高回报 老人被骗超500万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印有“海峰商旅酒店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的投资广告,在合肥市芜湖路四处散发,24%的年利息吸引了不少人。60多岁的陆大爷就是被骗的受害者之一。
陆大爷说,2015年8月,以芜湖路某广场为中心,一群年轻男女拿着宣传单,见到路过的老人就上前发放,“我们是实体投资理财,年利息24%,海峰合肥即将开办合肥第一家‘包公文化酒店’,未来还会建设更多的主题文化酒店。”陆大爷觉得投资酒店是实业,风险小回报又高,值得一试。
于是,和陆大爷一样,很多投资者被高额利息所吸引,与海峰合肥签订了《旅游住宿消费合同》。此后,投资者们经常接到业务员的电话,邀请他们到湖北总部考察,前往外地免费旅游。旅游期间,海峰合肥组织的发红包、豪华游、砸金蛋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增加投资额。
签订合同后,投资者们收到了利息。可在2016年6月20日,陆大爷去领取半年的本金和利息,却发现办公地点人去楼空,业务员也不接电话了。
为了挽回损失,陆大爷在海峰合肥办公室门口贴了一纸通告,收集投资者的材料。如今,已经有近150人与陆大爷联系,总额超过500万。合肥警方受理了此事。
调查:超四成非法集资受害者为老人
事实上,诈骗团伙的手法并不高明,骗局也很简单,并且漏洞不少,但却频频得手。曾办理过此类案件的一位民警称,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的信息闭塞,虚构的工程不容易被识破。面对“无本万利”的经营模式,老年人容易相信,而且“口耳相传”的营销策略在老年人中更有效。诈骗者正是利用这种策略骗取了很多老年人的退休工资或者养老金。
民警表示,非法集资案件主要涉及养生养老、医药保健品、房地产等行业,但近年已迅速波及电子商务、股权投资基金、P2P(网络借贷平台)等新兴领域。有数据显示,超四成非法集资受害者为老年人。不少涉众型经济犯罪,尤其是非法集资类犯罪,近年来逐渐专门以老年人为作案对象。被告人针对老年人生活相对空虚、孤独、缺乏关爱、辨识能力较弱等特点,大打温情牌,对老年人嘘寒问暖,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进而骗取老年人的资金。
提醒:传销式诈骗要警惕
记者采访得知,此前许多诈骗机构利诱老人去拉下线晋级,以“投资理财”“高分红”吸引老年人掏钱的行为更是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有的在工商部门注册,经营范围是理财咨询,却以此为幌子,号称“经过工商局审核批准”,做的是“投资事业”。但一经调查,所谓的投资项目要么不存在,要么根本没有吹嘘的高收益率。
对此警方提醒,这一类企业常常打着投资公司、保健品营销的名义,实际上施展的是传销伎俩。不同于过去控制人身自由、强制发展下线的传销旧手法,因此隐蔽性更强。与此同时,欺骗对象也更多指向老年群体。由于大爷大妈们缺少相应的金融专业知识与辨别能力,容易受“低投资高收益”宣传的诱惑,一些人甚至拿出毕生积蓄,却不料陷入骗局,直至血本无归。
支招:老人投资理财,小心这四个“坑”
1、“一年回本”“无风险、高收益”不可信
许多骗子会提出所谓的“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甚至许诺“一年、两年回本”,对此,老年人一定要慎重,许多诈骗案例显示,不少老人就是被所谓高收益蒙蔽了双眼,盲目投资最后打了水漂。
2、不要轻信“预期收益率”,那不是实际收益率
许多所谓的投资机构,会在宣传的时候,以高额的“往年收益”和“预期收益”为诱饵,吸引老人投资,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这个数字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其次,即便是真的,过去的收益率不等于将来的收益率,而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只是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最终的收益率还是要看产品到期后具体公布的情况。
3、遇到豪华“大公司”要擦亮眼
“我们公司有合法工商登记执照,资金存放在我们这里很安全。”“我们公司在全国都有分公司,拉了下线来投资,还有高额的奖励和返利呢。”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往往承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还有一些公司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信任。遇到这样的“大公司”一定要擦亮眼。
4、投资切忌随大流
“听说老李买的那款理财产品收益高,没风险,咱也一起买吧?”这样的场景如今屡见不鲜,老年人虽然有理财的想法,但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被身边的亲戚朋友所影响。一旦老李买的是一款“骗子”产品,那么后面跟着买的人也会一起被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大爷大妈们也要提高警惕,不可盲目贪图超高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