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四川乐山市民李大爷把一本存有3406元的存折小心藏好,这是他连续几个月跑运输挣的辛苦钱。因为藏得太隐蔽,时隔20年后,李大爷才找出这本存折。然而,当他拿着存折去取钱的时候却被告知,存折金额只有70.02元了。目前银行正在调查,表示不久后将给出最终说法。(5月12日乐山新闻网)
通过这张“陈旧的存折”,我们需要关注的其实是另外一种现象:社会上还有多少李大爷这样的人?还有多少王大爷、张大爷忘记了曾经在银行存过钱?不是每一个李大爷最终都能发现家里还有一本“陈旧的存折”,更多人会直到老死也想不起“陈旧的存折”。
去年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市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张1000元定期存单,过了支取时间多年。很显然父亲早就忘记了这笔存款。而支取这笔存款几乎没有希望,他不想为1000元较真,就放弃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多。有的老人去世时忘记了自己的存款,没有告诉家人;有的老人发病较急,来不及告诉家人;有的人则由于存款时间较长,生活忙碌,遗忘了“陈旧的存折”。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市民也知道“陈旧的存折”里还有存款,只是因为数额不大,不想支取了。
这种情况,可以统称为“市民遗忘的存款”。很明显,这笔不能被支取的存款都是属于市民的,而最终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银行里的财富”。这笔财富对于银行来说就是“不义之财”。这笔财富究竟该做什么?是因为市民遗忘而成为银行财富,还是该发挥更好的作用?
笔者认为对于那些“市民遗忘的存款”,应该进行一次清理,能够还给市民的还给市民,确实不能还给市民的,找不到主人的要全部投入到公益事业上。毕竟银行不是“市民遗忘的存款”的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