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晚上,50多岁的陈阿姨都会来到离家两站路的和平广场,沿着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荧光健身步道走上几圈。她的身边,还有许多“夜跑族”,大家都被这座改造提升后的地标广场深深吸引。
作为合肥市向国庆50周年献礼项目之一,和平广场于1999年9月10日竣工开放,如今的和平广场焕然一新,但和平广场的文化底蕴、人文情怀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老合肥人心中的和平广场是个啥样子?年轻人完全不了解的和平广场,它到底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城市更美丽,市民更幸福。今年是合肥市城市管理提升年,瑶海区紧跟提升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紧跟人民生活需求,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实地调研,对和平广场实施改造提升。从今天起,本报将从和平广场的人文历史、总体规划及提升内容、绿化植物改造和功能设施提升四个方面,挖掘和平广场改造提升背后的故事。
雕塑“天地间” 如红日升起在合肥东方
到过和平广场的人都知道,广场上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眼球的球体雕塑,它也是广场的主景,名叫“天地间”。雕塑高21米,以鲜艳夺目的红色为基调,结合中国古代浑天仪的造型特征,采用现代艺术造型方式,用交错旋转的环结构,既使人感到它有强大的内聚力,又使人感受到它刚劲的运动张力。它犹如一轮红日升起在合肥的东方,从而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展示了现代合肥的风貌。
广场道路面层采用花岗岩、广场砖、彩色混凝土预制块等铺就。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形式。整个广场建设紧跟城市环境,紧跟人民生活,充分体现了园林城市的风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融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户外活动场所。
走过“书”山 穿过“书”门,“登堂入室”
广场东南角的小品雕塑“书”,自然朴素,舒展大方,构思精巧,耐人寻味。那一层层台阶象征着翻开的书页,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方型铜钉,代表的是那方方正正的汉字。在翻开的“书”的中缝,耸立着一道“门”,它是用象征竹简的构件搭成的,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特征。走过“书”山,穿过“书”门,人们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广场的西南角则是大面积的草坪,一只极富抽象艺术特征的“和平鸽”静立其间,这是一块天然生就的巨石,被建设者们匠心独运地点缀在这里,成为大草坪的点睛之笔,既显得野趣天成,又不使连片的草坪在游人的眼中显得单调。在“和平鸽”的翅膀上,镌刻着“和平广场”四个红字,这也是广场的点题之作。
百米铜浮雕,诉说历史的故事
对于安徽省雕塑院院长徐晓虹来说,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国庆50周年,1999年10月1日的和平广场前,他作为和平广场百米浮雕的作者,而前去剪彩的画面。由他创作的和平广场内一幅百米浮雕墙长101米,是当时华东地区最长的铜浮雕。浮雕墙如同一条流淌的历史长河,是一幅描述古代、现代和未来的画卷。
这个百米浮雕是徐院长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浮雕讲述了从远古时代的“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青铜时代”“文房四宝”“三国古战场”,讲述到合肥现代的“环城秀色”“科技之城”,最后是畅想未来的“生命阳光”“科技发明”,一共十个场景。
“那天正好是10月1日,那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秋高气爽,人特别多,我拿起剪刀的那一刻我很紧张,我到今天都不会忘记我当天剪彩的心情。”徐院长回忆道。 据了解,当天剪彩的人员不是领导干部,而是参与百米浮雕建设的工程师、艺术家等人员。“我作为百米浮雕的作者,很有幸被邀请参加这个活动。”徐院长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