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走城市的角落记忆 只留与故事同在的建筑
2017年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文昌之阁
带走城市的角落记忆 只留与故事同在的建筑

▋张亚琴
泾县文昌阁
淮北文昌宫
 

有一种地名叫文昌阁。

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这是文昌阁在各地兴盛的原因。对文昌星的崇拜,在古老的中国,由来已久。

文昌,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叫文昌星,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一个天上官员。而文昌阁,则是激励人积极进取,努力读书的地方。

一般而言,文昌阁所处,安静高雅的环境,奉着文昌帝君和魁星以及记载着历史有名望的当地文人,在壁画 上都记载着历史的人文荟萃。

有的地方,叫文昌宫或魁星楼,而在马鞍山,它被叫做三台阁。而今的文昌阁,更多地是作为历史文物得以保存下来。在歙县,界首,泾县,明光……,如果你想去,在这些地方,你都会找到文昌阁。          

歙县文昌阁地点:歙县溪头镇蓝田村

外形:阁为两层亭台式,石砌基脚高约3米,周径约11米,偏长方形。亭阁主体为6.6米正方,四周为回廊,高12米,葫芦顶直刺苍穹。阁梁描金,莲花檐托,美轮美奂。八只鳄鱼尾翘角上下呼应,铁马叮当,气势恢宏。阁内半是粉墙半是窗扉,画栋朱梁。

歙县文昌阁是著名盐商叶天赐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首倡集资建造,资助贫寒子弟在此念书。据传,叶天赐为遗腹所生,母子二人,家贫如洗。他六岁那年,看着伙伴进了蒙童馆,便在家里发呆。一天母亲把书包递给他,他哭了。“娘,俺家出不起束脩(礼物),别念书了。”母亲说:“家再贫,娘也要供你念书。”为了那束脩,母亲为人作佣,夜夜浆洗缝补。

后来经商致富,他不忘自己过去的身世和经历,同情读不起书的穷孩子。这是他倡建文昌阁的缘起。

泾县文昌阁地点:泾县桃花潭镇

外形:阁为三层八角砖木结构,高25米,底层直径10米。画檐飞角,似塔非塔,造型别致,气宇轩昂,颇为壮观。每层有题刻门额,底层谓“盛世文明”,二层曰“文光射斗”,三层曰:“共登云梯”。昔三匾均遗失。

据说,接清朝旧制,一族出二十位举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阁。而水东翟氏为皖南旺族,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举人,被乾隆恩准建造文昌阁。

建成已230余年,而今天的游客到此,既可观清新秀丽的皖南田园风光,又可赏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

界首文昌阁 地点:界首市陶庙镇司营村

外形:文昌阁起先位于界首城内教门街东头。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初年重建,高3层,顶层五色琉璃瓦。阁成六角,外建穿廊,前襟沙河画栋与波光相映,上凌霄汉,丹楹共霞彩齐辉。

界首北祝楼村人祝顺昌曾是清朝的状元。因为乾隆忌讳祝顺昌名号,认为不利大清。祝顺昌被革去功名,后在颍水北岸建了三间草房,以竹为墙,自题“聚贤阁”,遇有达官显贵饱学之士者路经此地,以茶敬之。

后有人举报纪晓岚藏有《顺昌诗集》,乾隆一听大为恼火。本来因自己一时疏忽点了祝顺昌状元,常为此事自责,今天有人旧事重提一时大怒,纪晓岚为了自保,遂检举祝顺昌等人写有反书反诗,牵扯“文字狱”。

祝顺昌被皇上秘赐御酒而死。家乡人为了纪念这位状元,重振地方文风,在道光年间捐款,重建“聚贤阁”,题为“文昌阁”。后来,旧址上早已盖上了民房。新建的文昌阁,在界首翰墨文化园内。

绩溪文昌阁

地点: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

外形:该阁布局独具匠心,蕴含“反清复明”的深意。阁楼基高0.7米,阁高2.5米,寓明在上,清在下,明强清弱之意。楼顶采用七分水法,四面落檐,显示明朝最盛时期。落地檐水17尺,象征明代17朝皇权。楼台四角离地19尺,每方用椽50根,加起来正合明朝270年之数。

明代万历34年(公元1605年),州牧张邦贵在文庙复建古雅壮观的魁星阁,又名“文昌阁”。为当地多出才子,本州本县能出文武状元,是古代赴京考生的心愿。所以文庙均有文昌阁古建筑,象征着当地文化昌盛。

淮北文昌宫

地点:淮北临涣镇

外形: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是一组略带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灰墙灰檐,红方格窗棂。原是多重主房、庭院、耳房组合铺展、面积较为宽大的院落,后为世人相继改建。现存的文昌宫青砖灰瓦,坡顶结构,分南北中三进庭院。

文昌宫成了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临涣文昌宫初时供奉的文昌形象是朝廷大员气度的坐像,长须、慈眉、慧眼,头戴饰玉官帽,身穿覆屐长袍,十足的书生气。

白居易在寓居宿州符离东林草堂时,与符离五子一起游览临涣,曾逗留在文昌宫里,和当地的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对。诗人孟浩然,也曾泛舟浍河,游览临涣,拜会裴明府,焚香文昌宫。

淮海战役开始前,这里是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驻地。文昌宫藏书阁东侧的堂屋,是邓小平的工作室兼卧室。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马灯茶壶,简简单单。文昌宫的后殿是开会的地方。

文昌宫现设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三台阁

地点:马鞍山采石矶

外形:重建后的三台阁,阁分六层,高31米,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地耸立在翠螺山巅。

明末建立的采石三台阁,“中祀文昌”君,含义便在其中了。 “三台”与“文昌”在历史上一直是被人们视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一种象征。

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朝时毁。光禄公(曹履吉)自愿捐三千金建阁,以“三台”为名,以祀“文昌”之意。当时阁的东西各有三楹,以居黄冠。

曹履吉身为当涂人,在外做官后回到家乡,希望借助文昌帝君来保护一方的平安,此为一说。也有人认为,曹履吉在京都为官多年,用了一生的积蓄建三台阁供奉文昌君,是想以此激励乡邻贤士认真读书,将来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传说曹履吉的后代果然不负众望,其中一个叫曹忠文的被钦点中了状元,并且也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

据史载,废圮的三台阁后来只剩平屋三间。现在的三台阁是以后重建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