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手机、地址,一张普通的快递面单,往往显示着寄件、收件双方几项关键信息。这些信息,除了运送快递过程中可能被人看到,快递面单随意丢失时,还可能被任何人捡到收集。为了进一步保护个人隐私,“隐私面单”应运而生——最近在网上颇热。记者近两日追踪关注后发现,有2家企业已在厦门运用,但数量并不多。(4月7日 《厦门日报》)
快递实名制的推行和实施,其目的在于防止危险品、毒品等物件流入快递市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然而,快递实名制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具有积极功能,但也可能引发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隐私面单”的出现,必然会让人感觉颇有新意,但其实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需要厘清的是,在整个快递过程中,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漏的呢?在现实中,快递企业、员工泄漏客户信息的,往往存在于各个阶段,即便个人信息可以通过APP隐身,但快递员工依然可以随时掌握。表面上来看,“隐私面单”隐匿了部分关键信息,但客户信息依然被快递员工掌握,一旦快递员工故意为之,信息泄漏只会成为必然。
应该说,使用“隐私面单”的同时,一些快递行业还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确实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解决问题的关键却依然是要重视技术和法律层面的完善。一方面,应该从技术层面进行创新完善,让“隐私面单”进一步升级,采取“后台实名制+前台隐私化”的方案,从源头将用户信息数据分离,堵住任何环节的漏洞;另一方面,则有必要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通过完善周密的法律制度设计,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得到最大化保护。
不可否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面临重重障碍,“隐私面单”是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与此同时,则有必要找准问题产生的源头,补强技术和法律层面的漏洞,做到对症下药,为公民个人信息筑起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