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的世界,谁来打开那扇窗
“微整形”成“危整形” 整治须打组合拳
消费者切莫盲目追捧“网红食品”
非常道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消费者切莫盲目追捧“网红食品”

▋苑广阔
 

网红食品就是借由网络传播而突然火起来的食品或者商家,想吃上一口,动辄就得排队四五个小时;好不容易排上了,人家还限量。于是,听说过医院号贩子、车站票贩子的我们,惊讶地发现,就连网红食品都有了黄牛党。(4月6日央广网)

让人想不到的是,继“人类网红”之后,食品也出现了网红,是为“网红食品”。而一些“网红食品”实在是太红了,导致供不应求,奇货可居。

“网红食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可以说原因和途径都不尽相同,有些是网友无意之中发现,然后图文并茂地发布到网络上,进而得到了其他网友的关注和追捧;而有些则是商家自己刻意炒作的结果,算得上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按理说,既然是一种美味食品,那么让更多人知道和品尝,商家也扩大了销量,增加了收入,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事情,应该给予肯定才是。

但“网红食品”所带来的其他问题,无疑更加值得关注。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网红食品”看上去挺好看,尝起来味道也不错,而且在网络上还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对于这些食品是否健康、安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生产和销售这些“网红食品”的厂家、商家是否具有合法的资质和条件,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情。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前几天,上海的一家“网红面包店”,被曝出大量使用进口的过期面粉,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一时舆论哗然。而在被曝光之前,这家面包店门前的消费者也是排成长龙。所以对于那些通过人为手段把自己炒成网红的“网红食品”,消费者更应该多些警惕和防范心理,别一不小心就中了网红的“套路”。

我们期待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包括“网红食品”在内的所有食品商家的监管,但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多些消费理性,避免盲目追捧。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