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乾坤,不老的岁月
柬埔寨见闻
下一篇4 2017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纸上的乾坤,不老的岁月

▋张亚琴
宣纸
 

墨里乾坤大,纸上岁月长。

纸是画的生命,画是纸的灵魂。

一张纸,能沉淀思想的重量,流泻文明的神采。

大自然是最高妙的匠人,它能孕育出一切需要的原料,并使它们在风雨中,韧而坚。吸尽天地之精气魂魄,我们见到的纸才更有万千气势。

无不知,历经艰难砥砺,才能闪出动人的光华。

比如泾县宣纸,岳西桑皮纸。

不老的泾县宣纸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产地在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

沙田稻草和当地的青檀树是乡间遍地都是的俗物,但经匠人的融合,竟成了一个旷世奇物。

关于宣纸的起源在泾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泾县宣纸一度分为两派,两派各有千秋,小岭曹氏因为真正使宣纸获得帝王青睐的功绩,所以一度被视为本尊。

另一派汪同和名噪一时。明末清初,在外省任官的汪锡乔期满回乡,他遍访泾县山川,最后选定城北官坑,率领家族开始造纸。甚至曾在上海还开设有“汪同和纸栈”商埠。

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防腐防蛀,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的美称,因而,它位居文房四宝之首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是有道理的。

1986年,日本组织“造纸工业考察团”,前往泾县参观访问。据说,泾县宣纸厂的员工们非常热情而坦诚地接待了他们,对于宣纸工艺,事无巨细,倾囊相告。又据说,日本人在参观途中频繁地顺手牵羊,看似无意地带走了许多原料,回国进行检测,后来也生产出质量很不错的宣纸,冲击了泾县曾经独占的宣纸市场。

即使如此,水和土的优势还是让泾县的宣纸有着不可比拟性。

宣纸生产不但材料是天然,制造过程也是纯天然手工而成,甚至连一台切纸机也没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

按原料分为绵料、皮料、特净三大类,按厚薄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罗纹、十刀头等多种。

宣纸让历代文书典籍、书画作品得以流芳百世。时至今日,泾县仍是画家的朝圣之地。

人间的岳西桑皮纸

桑树皮,也为纸。

如果说宣纸是阳春白雪,桑皮纸则融于人间烟火。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便是用它来刻印的。远嫁于阗古国的汉家公主,从帽子里捧出了一枚蚕茧,梦幻了于阗人的眼睛。肥沃的绿洲从此广植桑树,丰腴的桑树皮也变成了纸,在家家户户的门庭游荡。

剥离、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桑皮纸孕育、降生,成为官署的公文,典籍的记载,生活的珍藏……

历史上,桑皮纸一直被较广泛用于印钱、制扇、画画、写字、装裱等。 据说,纯手工制造的100%桑皮纸,能反复折叠6900次,是人民币用纸折叠次数的3倍。

桑皮纸的脚印,也遗落在岳西的山山水水。

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毛尖山乡地区,那儿桑树的皮,才为纸的上品原料。桑树皮要在每年的惊蛰之后、清明之前采集为最好,纸槽用水须以本地深井地下水为佳,捞纸环节则全凭纸工靠个人经验和多年练就的手感去把握。

然而,岁月流逝,桑皮纸的辉煌已被风吹雨打,昔日的辉煌已然黯淡无光,芬芳的奇葩即将湮没。

桑皮纸千年技艺的传承人说,是故宫的需要唤醒了岳西桑皮纸。

2004年5月,故宫大修却壁纸难寻。故宫博物院专家在国内和国外到处寻觅,最后是桑皮纸揭了“征集令”。

岳西桑皮纸纸张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性强,色泽洁白,墨韵层次鲜明,不腐不蠹。

故宫牵起了岳西桑皮纸的手,它的光彩又一次惊天动地。于是,被揽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怀抱,不再是梦想。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