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假日综合征”不能只靠身心调节
非常道
微声音
春节“空城”警示户籍鸿沟亟待填平
“压岁钱如何用” 蕴含家庭教育良机
下一篇4 2017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假日综合征”不能只靠身心调节

□ 汪昌莲
 

春节七天长假结束了,今天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但不少人还没有从节日状态中缓过劲儿来,睡眠紊乱、情绪不佳,对上班这件事打不起精神来……如果你有上述情况,很可能是得了假日综合征。(2月2日新华网)

有的人节后不想上班,身心萎靡、情绪低落,其实仅是一种个体现象。然而,据媒体报道,去年春节后,一些政府机关,特别是服务窗口,普遍存在“缺岗少位”现象。有的单位开了门却不办事;有的工作人员不到岗或中途离岗;有的“身到心未到”,在工作岗位上“抽抽烟聊聊天”……应该说,这是“假日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折射出了一些公职人员的懒惰思维,更暴露出了一些政府部门的作风涣散。

与企事业单位相比,政府部门没有生产、经营的刚性任务和量化指标,也没有经济压力,工作早干迟干、干多干少一个样。因而,节后不想上班,单位“缺岗少位”,一些政府部门原本就是重管理轻服务的,于是,春节给自己多放几天假,少管理几天事务。殊不知,春节的法定假期与调休是七天,政府部门“缺岗少位”,显然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规。

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工作效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正常的工作日,大都办事效率不高,一旦节后不想上班,或“缺岗少位”,“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行政效能、工作效率将会更低。

可见,“假日综合征”需要破解。但如何破解?不能只靠身心和食宿调节,还需重点把握工作环节。无论是节后不想上班,还是“缺岗少位”,均放大了社会不公,损害了公共利益,败坏了政府形象,违反了国家法规。因此,对于这种不思干事、只图享受的个别不作为现象,不仅要严厉制止,而且要严肃查处。并以此为突破口,出重拳、下猛药,整治各类“假日综合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