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研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早在《尚书·虞书·尧典》中就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中,指春分。日永,指夏至。宵中,指秋分。日短,指冬至。西汉戴德编撰的《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有“正月启蛰”。《国语·楚语上》有“处暑之既至”。《管子》中《宙合》有“以待清明”,《幼官》有“大暑”、“小暑”,“始寒”、“大寒”,《轻重乙》有“冬至”、“春至”(春分)、“秋至”(秋分)等。《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用玄鸟、伯赵、青鸟、丹鸟,代表四季。秦代吕不韦及门客所著《吕氏春秋》,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长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10个节气。
先秦时期,诸侯混战,天下动乱,科研条件有限,二十四节气的体系和名称并没有确立,应该属于前期研究阶段。
汉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天下安定,经济恢复,文化繁荣,学术发展,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才能得以进行,最终在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得以完成,并流传至今。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主要有:
北斗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北斗的运行方向。北斗的运行,同月亮、太阳、五星、二十八宿相配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历法、天象体系:两维之间,九十一度(也)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斗]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
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音比夹钟。
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
加十五日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
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
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维,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音比南吕。……
阳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
月亮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同月亮的运行密切相关。月亮的运行是阴历。设置闰年,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而设立的。这样,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阴阳合历就制定出来了。
太阳运行与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中运用太阳的运行规律,来划分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圭表测量。圭表,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可以用来定方向、测时间和制定历法等。《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测量“冬至”、“夏至”的方法:
日冬至,八尺之脩,日中而景丈三尺。
日夏至,八尺之景,脩径尺五寸。
②.利用太阳与二十八宿的关系。《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太阳正月处于二十八宿中的营室的位置……十二月处在虚星的位置。
比如:“营室”,正月中,雨水。“虚星”,十二月节,冬至。
十二月令和二十四节气
《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了十二个月与斗柄、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等的相互关系。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东方。立春之日……
孟夏之月,招摇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其位南方。立夏之日……
孟秋之月,招摇指申,昏斗中,旦毕中。其位西方。立秋之日……
孟冬之月,招摇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其位北方。立冬之日……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它就是淮河。西汉前期,位于淮河中游的淮南国,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而倡导者就是淮南王刘安。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署名刘安的15篇(部)著作,可惜大多已经失传,而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却得以幸存。《汉书·淮南王传》记载:“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祕之。”《史记·淮南王传》中说:“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
“初”,指的是汉武帝即位之初,即建元二年(前139年)。当时汉武帝16岁,刘安41岁。也就是说,在汉武帝即位的第三年,献给了朝廷。那么,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完成和发布,至今已有2156年。
淮南王刘安为王42年,都城为“寿春”,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之寿县。“寿春”之名见于《史记·楚世家》: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楚国的天文学,非常发达。1978年夏,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二十八宿和“斗”字箱盖,大约在前430年。1978年,在战国楚地、阜阳出土二十八宿圆盘,墓葬年代是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而淮南王刘安及门客,也写出了《淮南杂子星》十九卷。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的研究,继承了楚人天文学成果,科研团队又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推算,最终在淮南王国都“寿春”结项完成。
淮河——秦岭一线,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自然分界线。而淮南国都古城“寿春”,就在分界线的中点线上。在我国冬季一月份等温线图0℃的走向上,江苏洪泽、安徽蚌埠、河南桐柏,一月份平均温度为1℃。 淮河——秦岭一线,四季分明。春季:洪泽、蚌埠、桐柏,平均59天。夏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61天;冬季,平均133天。这就说明,春季时间短,夏季时间长,秋季和春季相仿,冬季时间长。正好体现了二十四节气两“分”两“至”的特点。
春秋齐国晏婴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500年前人们就发现了淮河具有南北分界线的特点。所以,淮南王刘安在天时、地利等条件齐备之下,二十四节气终于研制成功。 (作者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