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华是巢湖市夏阁镇元通行政村一名普通而又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
他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生残疾,却没有因此而自甘沉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从此踏上乡村行医之路。40年来,他自学成才,扎根在山村为一方百姓看病送医,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农村卫生事业;40年来,他曾拄着双拐,打着手电,走了6里多的崎岖山路赶到病人家,也曾扔掉双拐爬行到地处山坡上的病人家救死扶伤;40年来,他磨破了一双双鞋袜,磨损了一副副拐杖,却始终没有磨灭自己的信念……虽然当地许多年轻人和小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大家更习惯叫他“双拐医生”“爱心医生”。
1 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双拐医生”
夏阁镇元通村,四面环山,距离镇上将近20公里,村卫生室就坐落在半山腰上。虽然山路难行,但前来问诊、就诊的村民依然很多。孙芳华由于小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终生残疾,两根拐杖从此一直伴随着他的行医路。
1976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去大队卫生室协助一名老村医打针。因为表现不错,大队推荐他去乡卫生院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学习,他的村医之路由此开启。这位“双拐村医”身残志不残,其间,他通过自学取得了中专文凭,并取得乡村医生证书。
“元通村共有48个村民组,2600多人,其中老人就占40%以上。”“元通村65岁以上老人有317人,高血压患者有156人,糖尿病患者52人”……村民们的健康状况都装在了孙芳华的心中。在孙芳华的诊疗室里,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一个个档案袋,档案袋里装着每位村民的健康档案。除了为全村村民建立《村民健康档案》,他还对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重点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坚持每两月组织群众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孙芳华的付出获得了众乡亲的肯定,获得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多次奖励。1990年,他获得巢湖市计划免疫先进个人;1999年,他获得西峰乡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近几年,他又获得巢湖市卫生局先进个人、夏阁镇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
作为元通村唯一的乡村医生,孙芳华不知道换了多少副拐杖,拐杖声传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总行程上万里。为了出诊,他靠着双拐,一步一挪地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走出了一条条行医路;为了出诊,他靠着双拐,走出了普通人都走不出的一条身残志不残的人生路。
2 救治病人他扔下拐杖爬到患者家中
元通村地处偏远山村,最远的村民家有十几里路。现在,村里90%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留守老人、儿童生病,孙芳华还要经常拄着双拐上门出诊。他的无私奉献感动着每一个人,也在村民中赢得了“爱心医生”的称号。
孙芳华的两条腿细得像日光灯管,两只脚板向上,用脚背踏地行走,出诊时经常磨出血泡。一次,95岁的林永和老人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无法转院。当时已是深夜,孙芳华拄着双拐,打着手电,走了6里多的崎岖山路赶到病人家。由于走得急,路上还摔倒两次。因为治疗及时,老人与死神擦肩而过。老人的全家人都说,孙医生真是救命恩人。
去年七月的一天,气温高达39℃。86岁的韩淑萍哮喘病发作,呼吸急促,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孙芳华接到电话后,中饭也没顾上吃,一边联系上级医院,一边带上氧气袋,向病人家一步一步挪去。可是病人家住在山坡上,路又被大水冲毁,如果拄着拐杖行走就有摔下悬崖的危险。孙医生干脆扔掉拐杖,双手着地爬行了50多米。由于抢救及时,为后续治疗赢取了时间。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孙芳华总是冲锋在前,为群众一户一户地送上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非典期间,他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来的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另外,他还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山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几个月下来,孙芳华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
3 服务乡村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之心
对孙芳华而言,在医生这个光荣的称号之前还有两个字,那就是“乡村”。这就意味着,他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但是,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他就记账赊账……因为他收费低廉,都称他为“平价医生”。40年来,孙芳华把每位村民的健康放在心中,用残疾的身体撑起了全村人的健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之心的深刻内涵。
医改以来,按照中心卫生院的统一部署,他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报销,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
2009年以前,孙芳华没有领到过一分钱工资。上个世纪90年代,他出诊最多时收入2角5分,一年也就100多元。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有很多同期的乡村医生都改行了;由于一直挣不到钱,妻子离他而去。1995年,孩子大了,要上学了,经济压力巨大,家里有个亲戚叫他去他家的公司上班,改变家里的经济和生活状况,一直赔本为乡亲们治疗的孙芳华有了关掉卫生室的想法。可是他把要关掉村卫生室的消息向外一说,闻讯而来的村民就说:“孙医生,你不干了,我们怎么办?”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和朴实的话语,动摇了他的决心。他说,当初村里因为他残疾照顾他,推荐他去乡里参加了卫生培训班,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现在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他觉得不能忘了村里当初的帮助,因此选择坚守在元通村,为村民和附近乡村服务……
桌上的手机又响了,这是邻村一位老人打来的求诊电话。挂断电话,孙芳华赶紧架上双拐,背起药箱,步履蹒跚地走上通往这位村民家的路。就这样,在乡村医生的道路上,他依靠他的双拐,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