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赵建勋:再看《安徽画报》很亲切
省人大代表赵建勋一拿到《安徽画报》就认真翻阅起来,对书法颇有研究的他,视线一下就被报名吸引,“这是毛主席题的字,这个应该是赵朴初题的”。赵建勋直言,以前看过几次《安徽画报》,办得相当好,再看画报感觉很亲切。“这张封面应该是文革的时候,这张一看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了”,赵建勋边看边聊,“很多图片一看到就知道大概什么时候的事,《安徽画报》承载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曾做过杂志编辑的赵建勋从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以前画报办得很好,影响力较大,在互联网时代能否继续办好,要花一番功夫。一定要结合安徽的发展情况,期待画报不断创新突破。” ▋记者 于彩丽 文/图
省人大代表杨文敏:久久舍不得放下珍藏版
“你说的是老画报?那我并不陌生。”省人大代表、琅琊区文化馆馆长杨文敏拿到《安徽画报》珍藏版时,久久舍不得放下。
“《安徽画报》之前消失了一段时间,我们觉得比较遗憾,今天看到,倍感亲切。”杨文敏从事文化工作已经30多年,第一眼看到《安徽画报》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怀旧的感觉。
杨文敏告诉记者,《安徽画报》把安徽的美好景色、大好河山融入进去,也给基层文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好的演出内容也可以放进去。“希望《安徽画报》能持续办下去。”杨文敏说。▋记者 沈娟娟/文 黄洋洋/ 图
省人大代表乔东球:画报要引导别人看安徽
来自铜陵的省人大代表乔东球,在会议间隙,饶有兴致地翻阅着《安徽画报》。
“一定要定位高,办成最好的。”乔东球认为,画报一定要有丰富的画面,充分展示安徽的风土人情,“我们安徽要打造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工业强省,我觉得真要做好一份有分量的画报,必须在这些方面都能有所体现。通过这份画报,可以引导别人看安徽,了解安徽。” ▋记者 刘海泉 文/图
省人大代表曹桦:要作为资料永久珍藏
记者见到省人大代表、滁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曹桦时,她刚刚看完《安徽画报》珍藏版,“这记录了一段历史,我要作为资料永久收藏,以后留给自己的后代,让他们有一个思考。”
“如今条件越来越好了,电子产品最少人手一部,外出旅游时碰到感动自己的画面,就可以随手捕捉下来,《安徽画报》可以开辟这样的一个平台,加强与普通老百姓的互动,做到雅俗共赏。”曹桦说,《安徽画报》既要有专业摄影记者的作品,也要有普通百姓对生活的思考和观察。
曹桦告诉记者,《安徽画报》珍藏版中有许多老照片,让她有很多的感悟,“这样完整的一本画报,我一定会带回去好好珍藏。” ▋记者 沈娟娟/文 黄洋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