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刘春林因为抱怨“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里的果粒拽不断,“吃了要死人”的视频被传上网,就被逮捕了,何荣霞至今没想通。今年1月13日,涉事企业福建省泉州喜多多食品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抓捕刘春林等三人确系公司向晋江市公安局报案,此外不愿多谈。(1月18日《华商报》)
从视频画面中看出,刘春林是在求证“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里的果粒拽不断,随口抱怨该饮料会“吃死人”的。其中,有两种可能:一是“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里的果粒的确有问题,二是刘春林对“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里的果粒拽不断存在误解或认知缺陷。但不论刘春林的求证是否准确、科学,涉事企业急于报警抓人,都让普通消费者无法释然。
涉事企业其实可以采取更温和而又能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方式回应消费者的质疑。比如,说明“喜多多椰果王果粒饮料”里的果粒之所以拽不断的原因,指出椰果肉与其他水果的不同,让消费者相信果粒拽不断是可以通过咀嚼处理的。这就使消费者的质疑和抱怨失去了可信度,还能通过媒体做一次免费宣传。如果能让食监部门做这件事,就更权威、效果更好了。
当然,涉事企业报警也会扩大知名度,只不过消费者对果粒拽不断的道理仍然费解。由于消费者对当事人被抓的命运易产生本能的相怜心理,还能激起内在的不服与抵制,影响企业的信誉与产品的销售。企业与消费者本是一根藤上的两枝花,企业维护自己的主权,捍卫产品的信誉,应顾及消费者的感受。心里没有消费者,却让消费者买企业或者某商品的账,是不合情理的。
尽管事情的结果仍有待司法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审理,但消费者对购买的食品问题提出质疑并吐槽,并不会因此停止。刘春林等人被抓,倒是提醒人们谨慎说话。这对提高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都不是什么好事。
刘春林等人被抓后,网民有对商品评价权利的叹息,有对司法权威的质疑。刘春林与涉事企业并无恩怨,与同事共同讨论果粒拽不断的事,没有损害商品声誉的动机,也不是在公众场合蓄意损害商品声誉,视频的传播和事态的变化并不是他所想象并能控制的。一介平民对欲加之罪也许百口莫辩,但司法部门应留心民意,处理此事时应格外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