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天动一动 ,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锻炼身体可改善机体的抗寒能力,但运动伤害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今天省疾控中心慢病防治科邢秀雅就来给你支几招,教你冬季运动不受伤。
充分热身,补充水分
冬季外出运动前,要注意查看实时天气预报,雨雪天气暂停户外活动,根据气温及时调整穿衣。
运动时应预留更多的热身时间,准备活动应该做得更加充分。运动前最好先进行20分钟的热身活动。待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投身到正式运动中去。
另外,冬季运动由于出汗、呼吸蒸发、干燥的空气、寒冷导致生成更多的尿等,都会造成人体需水量的增加,就算没有感觉口渴,也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补充充足的水分。
选择合适项目,强度适当
冬季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慢跑、健步走、自行车、太极拳等户外运动,以及高温瑜伽、游泳、普拉提等室内项目。
不建议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激烈的项目,如登山、球类运动,以防止运动量过大使免疫力降低,诱发感冒、肺炎、跌伤等。
另外,不同年龄人群要根据自身体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比如年轻人可以选择自行车、游泳等中高强度运动,中老年人则更适合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
那么如何判断强度是否合适?邢秀雅表示,以下这些表现说明运动强度很合适:当身体略感吃力;微微出汗;运动中呼吸顺畅;能与人正常谈话;锻炼后第二天感觉不疲劳。
选择合适的时间
冬季早晨的空气容易出现逆温层,近地层空气污染较大;同时低温可造成人体局部冻伤和全身体温过低,出现头晕、协调能力下降等征象,易发生跌倒等损伤。所以冬季晨练务必“赶迟不赶早”。
较理想的时间段为下午的14:00-19:00,此时室外温度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较高,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上午健身,应该在10:00左右开始为宜。
另外,雾霾天也不宜室外锻炼。如果一定要出去锻炼的话,建议到远离街道、马路且植被较多的公园进行,或者在雾霾较少的雨后进行。
邢秀雅特别提醒,冬季也是基础性疾病高发季节,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应该适当减少运动量,谨遵医嘱,做好防护,量力而行。
穿着适宜,及时除汗
邢秀雅提醒,运动前后要按需增减衣物——刚出门,要多穿些衣服;热身后,可脱去厚衣,当感觉冷时再穿上;锻炼后,应及时把汗擦干,随即穿好厚衣。若内衣已经潮湿,应尽快回到室内更换干燥衣服。
衣服要轻软,不能过紧。其中贴身衣物应穿着修身的合成材料衣物,如聚丙烯织物,它可让汗液排出;避免棉制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出汗时会变湿并贴在身上。在贴身衣物外,适宜穿卫衣或羊毛制品,以充当隔温层。最外层穿防水、透气的外套。
冬季运动尤其要注意装备,光线不佳时最好穿着带有反光条的衣服。在有积雪或结冰的地面,可以适当降低运动速度以防滑倒,必要时可以戴头盔。气温降至零下后,避免直接和冰冷的金属器材接触,防止皮肤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