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体育健身需求 推动健康安徽建设
2017年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满足体育健身需求 推动健康安徽建设

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
第六届绿色运动健身大赛
 

关键词:体育场地

记者:“十二五”时期,安徽省全民健身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薄弱环节,如体育场地设施就是较为突出的短板,“十三五”时期各级政府如何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陈海军:《实施计划》要求各级政府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1.8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有效扩大增量资源。规划建设新省体育中心。重点建设步道、绿道、健身广场等亲民、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成步道、绿道3000公里以上。50%以上的设区市建成1个中型体育馆、1个中型体育场、1个中小型游泳馆、1个综合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1个体育公园。50%以上的县(市、区)建成1个小型体育馆、1个小型体育场、1个游泳设施、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5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10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体育服务功能,多渠道落实体育专兼职工作人员。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加强学校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布局校园体育健身设施,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设施与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利用社会资金,合理利用景区、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根据国家部署,落实好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扩大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数量。

关键词:品牌赛事

记者:安徽省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赛事活动,在活动方面如何更加贴近群众,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

陈海军:一是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击剑、赛车、瑜伽、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气功、棋类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二是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四年举办一次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运动会,有关部门和组织定期举办不同人群参加的各类运动会,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搭建参与面广、吸引力强、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的全民健身竞赛展示平台。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培育省级品牌赛事活动。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加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推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一市(行业)多品、一县一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格局。培育和打造马拉松、绿色健身运动、登山、骑行、水上运动等一批精品品牌赛事活动。推进健身气功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省工作,创新健身气功发展方式、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和治理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贯彻落实

记者:下一步在全省贯彻落实《实施计划》,有些什么举措?

陈海军:省政府印发的《实施计划》,面向的是各市、县(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县(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作为落实《实施计划》的主责部门,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

一是各地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 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二是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并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机制。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计划》的精神实质。

《实施计划》是“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市县体育行政部门、各行业、各单位要从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高度,认真领会《实施计划》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通过会议传达、集中培训、基层宣讲、编印学习手册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全面、准确领会《实施计划》的精神实质,读懂吃透各项内容,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

二是积极动员,广泛组织,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全民健身计划》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媒体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实施计划》发布后的宣传报道。在各级《实施计划》发布后,及时进行新闻发布,对《实施计划》内容进行权威解读,并发布体育部门作为主责部门贯彻落实《实施计划》的思路和举措。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阐述对《实施计划》的认识和理解,采用消息、刊载文件全文、言论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除传统媒体外,特别注重在体育部门官网、相关协会网站和地方重要门户网站的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党和政府重视百姓健康、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舆论氛围。

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级《实施计划》按时发布。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实施计划》的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市级体育部门要在认真研制本级《实施计划》的同时,指导县区研制好《实施计划》,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主动创新、体现特色。按照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市、县级《实施计划》务必在春节前全部出台。目前,合肥、宿州、蚌埠、淮南、芜湖、宣城、安庆、黄山8市已经出台本地《实施计划》。市县《实施计划》出台后,要做好相关任务的分解,参照省《实施计划》的做法,制定印发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实施计划>职责分工》,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智库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实施计划》落到实处。

四是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抓好对《全民健身计划》和《实施计划》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为落实《实施计划》中提出的建立完善新周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省体育局将采取多种形式对《实施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市县体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加强对《实施计划》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效果评估,进行任务分解和过程监督,做好关于督导检查、评估考核、表扬激励等制度设计,同时要加强对《实施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按计划推进工作的良好态势。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