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17年,在理财这件事上,投资者也准备着手规划,不过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怎样在当前环境下甄选具有相对更高投资价值的品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新的一年如何进行投资理财呢?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迎普涨
合肥市民张先生经常会选购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最近,他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上涨了不少,基本都在4%以上,一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接近5%。张先生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翘尾行情来了,最近购买是比较合适的。
事实上,从去年12月开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开始普涨,一些监测数据也证实了张先生的看法。普益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214家银行共发行了1492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较上期上升0.13个百分点。目前在售的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产品达到了6%。全国理财产品方面,预期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理财产品有12款。
另一方面,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利率也水涨船高。整体来看,截至2017年1月2日,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58%,相比去年11月初大涨了34.8%。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部分利率债到期,收益释放;第二则是因为年底(2016年)资金面持续紧张,流动性收紧,导致收益上涨。
收益与期限出现明显倒挂
普益标准分析师陈丽君分析指出,2016年整个理财市场都处在资产荒下,收益下滑、投资者无处安放自己的钱。而2016年底,资金荒问题开始凸显,银行、债市缺钱,近期Shibor(银行间拆借利率)各个品种全线上涨,很多货币基金收益都出现了回升的情况。因此银行发力揽客,各家都在争取理财资金在银行“跨年”。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应该是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但近期在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收益与期限出现了明显的“倒挂”现象。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国有控股银行共发行261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据了解,在售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中,期限多数集中在100天左右。
陈丽君在分析“倒挂”现象时指出,今年流动性极为紧张,年底银行理财冲规模、保规模的压力格外大。2016年12月中旬,同业银行非保本理财3个月期限(跨年),收益率普遍升至4%以上,甚至高达4.5%。在这高位发理财产品,银行基本是“赔本赚吆喝”。一般来讲,年末过后,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会有所缓解,银行理财金和货币型基金产品的收益会有所回落。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选择理财产品投资,1月份可能是全年比较理想的布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