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庄重、大气的。近日到了绩溪,我又不得不信服,古徽州不仅庄重、大气,而且还是充满着灵性的。甚至,一个小小的龙川,就代表了整个古徽州。我指的是灵性。
皖南有山。隶属绩溪的龙川,就在山区。山区有公路,有路就有人。如今信息和交通的发达,让龙川这个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再也无法隐藏。
龙川所在的位置很奇特。村东,是巍然耸立的龙须山;村西,则是婀娜多姿的凤头山。东有龙,西有凤,龙凤呈祥。再加上龙川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村内清澈见底的龙川溪自西往东长流不息,更显得这个地方是块风水宝地。据说东晋时散骑常侍、山东青州人胡焱奉命镇守新安郡的歙县,在咸康三年即337年的一天来到龙川,相中此处。胡焱经过占卦,大吉大利,于是向朝廷奏请在此安居,得到恩准,成为龙川始祖。
有着龙与凤的护佑,龙川人一直生活得很幸福。幸福的话题很多,其中就有人发现,龙川的整个形状,竟像一艘大船,颇有龙舟出海之势!这艘“船”上,自两晋以来,曾经“载”过多位名人:胡焱常侍、胡汝能太守、胡思谦太师、胡子荣枢密使、胡富贤国师、胡富尚书、胡宗宪尚书、胡宗明巡抚……尤其到了明代,龙川已经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先后有十多人考中进士,是古徽州闻名遐迩的“进士村”。
说起明代的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胡宗宪,许多人都很熟悉,他就是龙川人。胡宗宪让我感到惋惜的,是因为他遭别人弹劾是奸臣严嵩的同党而被朝廷逮捕入狱。胡宗宪愤然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瘐于狱中。前人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二十五年后,通过多方努力,万历皇帝终于为胡宗宪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官衔,并赐予了谥号和御葬的荣誉。龙须山以它爱怜的胸怀和悲悯的心情,将胡宗宪葬于家乡的土地。胡宗宪的事迹,一直在龙川流传着;胡宗宪的画像,至今在胡氏宗祠里供奉着——他是龙川的骄傲。
我很钦佩和敬重龙川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龙川胡氏宗祠保存完好,是令人赞叹不已的。这座具有强烈徽派建筑的宗祠,规模恢弘,结构精巧,砖、木、石三雕一应俱全,尤其木雕以保存完整、内涵丰富、做工精湛而赢得“木雕艺术殿堂”的美誉。胡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捐资对胡氏宗祠进行了扩建,距今已有400多年。此后,宗祠进行过几次修缮,其中较大的一次修缮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因此,修缮后的胡氏宗祠,仍保持了明代的艺术风格。胡氏宗祠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却被龙川人心照不宣地加以保护,如在“文革”时期,胡氏宗祠大都写着毛主席语录,非常巧妙地将胡氏宗祠建筑遗存保护了下来。1986年,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望所归。
被龙川人保护的,不仅是胡氏宗祠,还有龙须山。龙须山至今仍以原生态的模样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这与胡氏家族的历代保护有关。我在胡氏宗祠内的墙壁上,就看到有一块镌刻着胡氏族规的禁碑。禁碑主要的意思是,因为龙须山是护佑胡氏宗族兴旺发达的龙脉之山,始祖胡焱等历代祖先安葬于此,所以禁止胡氏子孙开山取石,否则严厉追究,按律重办,决不姑息宽容。禁碑看似未免封建迷信,实则使龙须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永久的保护。
应该感谢龙川人——正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所以让我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古徽州文化之一的龙川文化。不管你作为游客,还是作为参观者,只要到了龙川,有没有时间没关系,哪怕是走马观花呢,也感到不虚此行。
胡氏宗祠享堂西厢有一组四幅的隔扇门的荷花裙板,构思奇巧,图中荷叶下皆有成双成对的水生动物。第一幅,一对螃蟹,意为“和(荷)谐(蟹)”;第二幅,一对鸳鸯,因为鸳鸯有和和美美之意,所以意为“和美”;第三幅,一对大虾,意为“和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由于虾通体光滑,且有弹性,故对虾纹饰有和顺之意);第四幅,一对蛙,取蛙鸣荷下,意为“和鸣”。四幅荷花图依次寓意为“和谐”、“和美”、“和顺”、“和鸣”。现在,国家倡导构建和谐,以和为贵。看来,龙川的先祖早就有所思考、有所领悟啊!
龙川是有灵性的。从龙川归来,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是一个有灵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