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到微信红包后,你有再发红包吗?广东女子周某因为在微信群抢到一个200元的最大红包后,没有遵守群规及时再发出红包,结果引发纠纷,被群主打成脑震荡。事后,周某将群主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6800元。记者昨日获悉,群主最终被判赔偿4685.8元。(12月20日《广州日报》)
因为对方抢了大红包,没有按规定发出,而采取暴力的手段解决,可以说是“挥拳一怒为红包”。打人固然不对,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可谓得不偿失、代价巨大。不过,在谴责打人行为不当之时,对于其打人的原因也应作道德层面的反思。毕竟,当道德底线被轻易践踏之后,那么转为愤怒的暴力动因,同样也应获得正视,否则,仅就法律层面的解读,就难免有失偏颇。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群里制定了规矩,那么参与抢红包游戏的每个人都应恪守,否则只有利益没有付出,只有获得没有成本,只有权利而无义务,游戏也就难以为继。不过,如此简单的道理,如此直接的规则,参与者并未遵守,抢到大红包之后就据为己有,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可以视为不当得利。出于对规则的维护,在沟通协调无果而又引发争议的情况下,诱发暴力解决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此事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基于失德之后,缺乏相应的惩戒和约束机制,在无力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规则维护者便采取了最简单、直接和粗暴的方式。这种方式固然失当,不过如何补强纠错或者矫正机制,则是时下最应解决的课题。以小见大,群内红包游戏被无视的道德失范,其实也是社会诚信体系不彰,违德或者失德行为代价过小的直观体现。只有让不道德或者不诚信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类似的问题才可能得到遏制。关于失信的代价,“洗七遍盘子”的故事曾广为流传,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因为没有按店方的要求清洗七遍盘子,而只是清洗了五遍,结果他陷入了寸步难行的境地,付出了超乎自己想像的代价。假若,抢红包而不发者也会受到这样的惩罚,那么其就不会“视规则为儿戏”,并踩着道德的底线去游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