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多部委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我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八市纳入规划范围,提出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日前,我省针对该规划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期待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城市群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全面缩小与沪苏浙发展差距,基本形成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兴增长极。 ▋记者 祝亮
4年后,合肥市区人口将突破500万
根据方案,我省将积极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到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在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丰富合肥“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通达能力,提升在全国综合交通网中的地位。到2020年,建成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基本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
多条城际铁路将开工建设
根据方案,我省将贯通扩容至沪苏浙地区的交通大通道。建成杭州—黄山、商丘—合肥—杭州、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湖—宣城—绩溪等快速客运铁路,宿州—扬州、南京—宣城—杭州、扬州—绩溪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合肥—南京、淮安—天长—南京、武汉—安庆—黄山—温州、镇江—宣城等快速客运铁路,滁州—扬州、来安—六合、黄山—千岛湖等高速公路,贯通至苏浙主要节点城市的交通通道。实施合杭、宁芜铜等铁路,沪陕、宁洛、沪渝等高速公路升级改造,提升“瓶颈”通道通行能力。
完善以合肥为中心,以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的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合肥—安庆—九江等高速铁路,庐江—铜陵、六安—安庆—景德镇等普通铁路,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巢湖—马鞍山、南京—滁州、南陵—繁昌—芜湖—江北集中区、合肥—蚌埠—宿州—淮北、徐州—淮北—宿州—阜阳等城际铁路。建设芜湖—黄山、滁州—淮南、明光—巢湖、蚌埠—五河、阜阳—淮北—徐州等高速公路,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升合肥干线机场能力,建设芜宣、安庆、蚌埠、滁州等支线机场。
合肥、芜湖等城市
或可率先用上量子通信
我省将重点推进合肥、芜湖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宽带向全光网络演进,建设IPV6公众城域网络,完成公众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支撑系统、业务系统升级改造。
推进合肥、芜湖、滁州等智慧城市建设,与上海、南京、杭州等智慧城市统一建设标准、实现数据端口开放互通,建设一体化公共应用平台,加快量子通信和智能语音技术在合肥、芜湖等城市的应用。构筑区域移动通信一体化网络,实现沪苏浙皖异地移动通信“同城收费”。
或增加通往蒙俄、
中亚、西亚地区航线
我省将整合长江岸线资源。加密开通至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和南京港的班轮航线。
建设高等级航道网和陆水联运通道。进一步畅通合肥中欧国际班列货运通道,加密延伸班列并双向运营,扩大进出货源组织,提高运营效益。依托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等,加强“空中通道”对接,积极拓展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航线网络,增加至蒙俄、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开通合肥至欧美国家国际货物包机,逐步提高航班密度。
城市拟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
同时,方案也明确会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依托原有山脉、河流、坡地以及农田,统筹布局城乡发展空间,保护森林、湿地、湖泊等绿色生态空间。加强长江、淮河、巢湖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滁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在江河源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严禁发展高风险、高污染产业。
加强皖江地区与江苏沿江城市联保共治,科学规划沿江产业发展,协调沿江排污口和取水口布局,共同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争取沪苏浙优质高校
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
在教育合作方面,我省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优质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争取沪苏浙等地优质高校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合作办学。建设一批骨干示范中职学校、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综合性等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打造以合肥学院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在城市间合作方面,我省城市将与沪苏浙城市全方位对接,在更高层次、更深层面推动城市协同发展。推进安庆、铜陵、池州、宣城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支持合肥与上海开展双城合作。鼓励滁州、马鞍山、宣城与南京建立高层定期会晤和项目合作机制。
皖江八市市域常住人口预测
单位:万人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从省有关部门获悉,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于日前公布实施,我省计划打造包括智能语音、通用航空、机器人在内的十大创新产业基地。
▋记者 祝亮
布局:
我省将建十大创新产业基地
据悉,这十大创新产业基地包括:新型显示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智能语音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现代农机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创意文化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合肥: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语音
分城市来看,合肥将以合肥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区,以合肥经开区、新站区、巢湖产业聚集区等为辐射区。
合肥将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新材料、生物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机器人、高端装备、高端医疗器械、轨道交通装备、创意文化、现代种业、安全食品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集群。
芜湖:
主打机器人、通用航空
芜湖将重点打造机器人、特种显示、新能源汽车、太赫兹产业集群,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机械、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生命健康、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集群。
蚌埠:
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
蚌埠将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新型显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产业集群,辐射带动生物制造、新型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创意文化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在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金融结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
政策:
省属本科高校副高以上职称将自主评聘
我省将加快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优化程序,落实股权奖励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高的国有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省参股支持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按照合同约定目标完成情况,将扶持资金全部或部分奖励给团队成员。
扩大高校院所人才管理自主权。将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改革试点扩大到合芜蚌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下放职称评审权,逐步实现省属本科高校副高以上职称自主评聘。允许高校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特设岗位(流动岗位)。推进企业家、企业科研人员等社会高层次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职任职。完善科研人员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配合单位:合肥、芜湖、蚌埠市政府等)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我省将建十大创新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