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12月16日 新华网)
面对高房价,对刚需者而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无疑让人很暖心。的确,高房价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一家子节衣缩食,凑够了买房的首付,却还要更加“节衣缩食”,走上“漫长”还贷路。这一路,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祈祷的不仅仅是物价千万别“高飞涨”,更要祈祷不得病、不出意外事故,否则便是更加的“雪上加霜”。
房价高,但对一部分人而言,却并非如此。这部分人头脑灵活,善于经营,手中也有“闲”钱,“炒”也就“横空出世”。当用来“住”的房子,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用来“炒”时,房子的“本质”就已经改变。当越炒越热的时候,加之房地产业自我“调温”能力不足,必然导致房价“高不可攀”,一旦没有良好的纾解之策,就有可能导致房地产业“崩塌”。
诚如专家所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这意味着决策层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定位,强调房地产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住有所居’,让住房回归其居住属性。”这也给关注房价的人群,或多或少地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意味着,高房价已经引起高层重视,抑制房地产过热、让房价走低或许就成为了“可能”。
房地产业如何走向,国家的宏观大政,普通老百姓或许不懂,但是体会还是有的,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对刚需者而言,买得起房,不会因为买房让家庭生活“贬值”。当房子被赋予过度的价值,如成功者的体现、炫耀的资本、盈利的工具等等,房屋的“居住”属性就已经“变味”甚至“变质”,这应该是文明的社会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