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坚守的 徽州“鲁班”
2016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生坚守的 徽州“鲁班”

▋记者 周诚 摄影报道
雕刻冬瓜梁
方根权手把手指导徒弟
挑选木材
检查自己的毕生心血八角亭的木雕件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不肯吃苦,那些脏的、累的可能没人愿意去做了。木工就是一个得吃苦的技术,这也导致没有年轻人学习它,出现了“技术断层”。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上街村的一个加工厂里有一位“独具匠心”的徽州老木匠——方根权。

方根权祖辈三代都是木匠,他在18岁时放弃山水绘画,投身家里的祖传手艺之中。由于方根权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人机灵,两年就出师了。出师后的他于1985年报考歙县古建公司,接手的第一个活就是参加黄山风景区慈光阁的旧址重建。

“塔的层高有什么讲究、大雄宝殿的基座如何建、七拱桥的弧度该是多少……”这些问题常萦绕在他心头,却从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仅工作2年后,他毅然辞职回家,开始了自己的古建生涯。他自学古建知识,从大量书籍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就这样,独闯天下的方根权,从业41年来,参加过中国安徽博物馆、文峰桥、徽州文化园等大大小小无数的工程,在他自己的理想世界挥洒徽州传统大木手艺的光和热。经过多年来的学习和总结,他翻阅古籍,在尊重传统古建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宝贝”八角亭。他说那是用了几乎一生的积累,花了3000个工、180多万元材料费,精雕细刻的目前徽州乃至中国最大的八角亭,安装起来,占地要一亩,高达16米,比歙县雄村、徽州唐模的八角亭要大五分之四。

现在已经61岁的方根权,也想过传承,曾经带过3个徒弟,现都已经改行,一个开了油厂,一个做支模工,一个从事装潢。而自己的2个女儿也都没传承他的木匠手艺和古建知识。女儿劝他,家里不缺钱,不要再去做了,但他似乎和木头最有感情,依然坚持这份对木匠、对古建的热爱。他说:“等再过几年,身体干不动了,就下来总结自己对木雕、对古建的认识,把它们整理成册,完成对徽州古建的使命,让古建文化熠熠生辉,绽放光芒。”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