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养生祛病,可敷三九贴
警惕!手麻千万别不当一回事
早起喝杯白开水 冬季慎防脑中风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数九寒天养生祛病,可敷三九贴
专家提醒:敷贴期间要注意作息规律、饮食结构
 

专家介绍

魏福良,安徽省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1961年就学于上海中医学院。2012年5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魏福良工作室。魏老临证强调“辨证施治,重视脉诊;针药并重,灸针并用;用针之法,必先本神;冬夏同治,善用敷贴”。

12月21日就开始“数九”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每值此季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而一些与虚寒相关的疾病更容易在此季发作或加重,因此不少市民朋友在入冬开始即利用中医药进行调理,以期减少当令和来年的疾病发生。在此,安徽省针灸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魏福良教授提醒您: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冻疮、关节炎等患者可以尝试“冬病冬养”穴位敷贴疗法。▋王津淼 陈赟 记者 李皖婷 文/图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反复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鼻炎、冻疮等,“冬病冬养”就是中医学因时制宜的顺应四时特性内病外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即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极盛,“冬病”患者阳气更显不足,寒邪最易乘虚入袭人体,引发疾病。冬至这一天阳气始发,是春意萌动的时节,顺应天时变化,在天地阳气生发的大背景下,选用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进行敷贴,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激发阳气,温煦经络,驱散内伏寒邪,可扶正祛邪,能够帮助人体抵御外邪,使宿疾易于恢复,同时预防疾病。

并非所有病症都适合敷贴

每到三伏天、三九天很多人赶潮流都到医院做敷贴。但魏福良提醒,穴位敷贴并不是包治百病,它有特殊的适应人群,包括:1.慢性咳喘病患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者;2.虚寒型胃肠病患者;3.风湿性关节炎等。以下情况患者不适合此疗法:1.需敷贴部位有皮肤创伤、感染、溃疡或瘢痕体质;2.对敷贴药物或者敷料成分过敏;3.医生认为不宜使用敷贴疗法的患者。

一般从每年冬至开始“三九”每九天各敷贴1次,共敷贴3次。每年第1次敷贴留置20分钟左右,2、3次敷贴时间根据皮肤反映情况,留置20~30分钟。连续敷贴3~5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敷贴。三九贴也有禁忌,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烧伤皮肤;反之贴后微痒舒适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

敷贴期间要注意作息规律,敷贴药物当日或1~2天内忌烟酒,不要过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敷贴部位注意保暖。敷贴期结束后,患者注意检监测病情变化,当所患疾病发作后,应及时就近就医,待病情稳定后,及时与专科医师联系,以求系统诊治。

坚持敷贴疗效更明显

魏福良表示,敷贴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即时效果不甚明显,远期疗效较好,需要坚持。

冬病冬养讲究辨证辨病选穴,有严格的适应病症,敷贴膏药中含有辛温发散的中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冬治疗法,以免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冬病冬养”与“冬病夏治”,即“三九贴”与“三伏贴”,“三九”与“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相辅相成,共属于防治“冬病”的范畴。“三九贴”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敷贴治疗三年一个疗程。虽然我们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但因特殊情况夏天没赶上敷贴,或中间有一两次没有贴也并不影响下一次敷贴。不过,没有特殊情况最好能坚持下来,这样疗效更明显些。”

魏福良介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开展冬病冬养已有30余年,是全国最早开展穴位敷贴的机构之一。今冬 “冬病冬养”穴位敷贴的具体时间是:阳历12月21日、12月30日、1月8日。医院于头九、二九、三九头天集中于全天开展此疗法。他提醒,错过头天无需遗憾,只要在三九期间内都可以接受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