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以铜为名,因铜而兴,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日前,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跟随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采访团一行来到铜陵,铜陵市委书记李猛告诉记者,铜陵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城市,也是一个山水秀美的宜居城市,还是一个区位优越的开放城市。今后五年,幸福美丽新铜陵将开启崭新篇章,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发展铜基新材料,争做创新铜陵
铜陵,建市60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中国重要的硫磷化工、电子材料和建材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现有千亿企业1家、百亿企业2家、上市公司6家,铜陵有色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电解铜生产企业,铜陵精达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
该市的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安徽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据了解,目前基地产值亿元以上铜基新材料企业已达22家,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行业小巨人,国内最大的电磁线生产商精达集团就是其中一员,在白色家电领域用铜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铜铝合金线超60%。为不断适应市场的新需求,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安博电路板”项目是铜陵经开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已于2016年9月顺利投产,公司具有年产200万平方米印刷电路板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为高端多层印制线路板(PCB)及柔性线路板(FPC),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1.9亿元,年税收达1.3亿元。“我们的产品已经覆盖国内多个高端消费领域,目前已接到来自海外及国内知名企业多笔订单,现场正依计划有序生产中。”
文化开放共享,成就书香铜陵
铜陵除了铜,可圈可点的还有很多,比如全民阅读。在滨江生态公园,有一处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的建筑“悬浮”在长江码头之上,和江水美景相互映衬。这里就是铜陵市打造的一个全民阅读示范点——码头书屋,共有5000多本图书可供免费借阅。对许多喜欢来码头书屋读书的人来说,这里不仅是书屋,也是观景台。
铜陵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儿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时机,书屋离家里不远,公交二十分钟可达,非常方便。“这是在以前的废旧码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一方面是对资源再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提供一个免费供市民看书的场所。”码头书屋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果说码头书屋自带文艺气质,那么铜陵市图书馆新馆则是图书馆中的“高富帅”了。该馆坐落在铜陵市狮子山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毗邻翠湖五路,共五层,设计藏书75万册,阅览座位1300个。新馆设有大厅空间、阅览空间、交流空间、休闲空间四块开放区域,有借阅、展览、讲座、书画、自修、培训、音乐欣赏、网络电子、自助借还、数字图书馆等功能服务,并为读者提供亲子互动、创作、交流、休闲等空间。
“铜陵市图书馆将遵循‘平等、免费、无障碍’的办馆理念,努力把新馆打造成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成为市民最想去、最愿意去的城市书房、阅读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铜陵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绿色铜陵
提到水泥生产,人们难免会想到垃圾和污染。而在铜陵海螺水泥公司内的垃圾处理厂,记者体验了一把美妙的“坐在万吨级库容的垃圾池对面喝咖啡”。
铜陵海螺水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庆新告诉记者,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要么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要么污染空气,且垃圾处理成本昂贵。“我们将没有分拣的生活垃圾用密封运输车运送进厂,称重后卸入垃圾坑,通过破碎、搅拌进行均化。卸料大厅、垃圾坑采用全密封结构,通过风机将臭气送入气化炉内焚烧。垃圾喂入拥有发明专利的气化炉内与流化砂混和、沸腾,部分垃圾燃烧产生热量保持流化砂的温度,另一部分垃圾气化,生成可燃气体送到水泥窑分解炉内进一步燃烧,彻底分解有害物质。”过滤掉的熔渣也不浪费,分离出铁、铝金属后,最终剩下的灰渣用作水泥生产的原料。垃圾坑渗出的垃圾污水经过滤后,送到气化炉内高温氧化,完全分解有机成分,实现无害化。
据了解,铜陵海螺水泥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于2008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2010年4月10日第一套300吨/日垃圾处理系统正式建成投运,截至目前,垃圾处理量已超65万吨。
铜陵市委书记李猛:在美好安徽建设中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上世纪九十年代,《醒来,铜陵》曾掀起一股改革创新大潮,如今我们再次站在改革潮头,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省党代会精神在基层落地。”铜陵市委书记李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转型发展闯出新路,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幸福美丽新铜陵开启崭新篇章,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坚持创新发展增添转型升级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统筹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实现群众福祉新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保障。”李猛称,将加快建设“六个新铜陵”,即:创新引领,建设要素集聚、开明开放的新铜陵;转型发展,建设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新铜陵;城乡统筹,建设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铜陵;生态优先,建设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新铜陵;民生为本,建设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新铜陵;以文化人,建设文明诚信、崇德向上的新铜陵。
作为因铜兴起的城市,如何在转型发展中寻求突破?李猛告诉记者,将加快建设国际铜都。“发挥特色优势,保持转型定力,抢抓我省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机遇,强力实施‘千百十亿’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向新型工业化强市奋力迈进。高水平推进铜基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基地建设,积极争取铜交割仓库、铜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有色进军世界500强,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产品附加值,促进铜产业二次转型,构建世界级铜产业集群”。
记者手记:
第一次到铜陵,两日采访,足以让记者爱上这座城市。漫步滨江生态公园,或者码头书屋阅读,逛逛铜陵博物馆,再或者环西湖湿地骑行,都是不错的休闲和充电方式。同印象中的工业型城市大不一样,铜陵干净,充满人文气息。上世纪九十年代,《醒来,铜陵》曾掀起一股改革创新大潮,采访中,创新处处可见,李猛书记在接受采访时也多次提到创新。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正是创新驱动着铜陵不断与时俱进,为美好安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