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每到冬季,你是否也变得情绪低落、慵懒乏力、嗜睡和贪食、对所有事情都兴趣降低,甚至时常有厌世念头;而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失,情绪和精力也会恢复正常?这种现象被心理医生称之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感障碍”。可别小看这种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抑郁症,如果调适不好,也有可能酿成大祸。 ▋朱世玲 记者 李皖婷
浮想联翩,冬季抑郁症高发
正如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抑郁症这种“心理感冒”也在冬季高发。由于光照减少等客观原因,情绪出现问题的机会也在增加。
最近26岁的小郑有些莫名烦躁,晚上睡不踏实,低温更是平添几分愁绪,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心情也都消沉低落,这让在老家的父母很是担心。
无独有偶。50岁的王老师是一名大学教授,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科研样样都能拿得起,而且思维敏捷,受到同事和学生的尊重和好评。但是每到冬天,他就会变得脾气古怪,没有工作热情,而且常常忘事,犹如“冬眠”了一般。最近的周末,他更是“宅”在家里浮想联翩,故去的亲人朋友老出现在脑海里,不愿意多想,却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有时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甚至萌生了死的想法。
“这是冬季抑郁症。”记者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了解到,冬季以来,到他们那里就诊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多是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轻重不一,属于“季节性情感障碍”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王安珍表示,冬季历来是抑郁症的高发期,随着寒意渐浓,“季节性情感障碍”这一精神疾病骤增。
“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常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患上冬季抑郁症。”医学研也发现,冬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发病比率是男性的4倍。
王安珍介绍说,冬季抑郁症是指一些人一到冬季情绪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易疲劳、精力衰退等。造成冬季抑郁症的原因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情绪和精神状态的紊乱。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人体大脑里的腺体——松果体对阳光十分敏感,当太阳光强烈时,松果体受到阳光的抑制,分泌的激素少;反之,当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分泌出的激素就多,而这种激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水平的“本领”。
据了解,坐班族患者中,有些人仅仅是轻微的情绪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心情不佳、忧郁乃至悲观、绝望,认为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随后出现焦虑症状,导致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活动迟滞。
如果轻微的情绪障碍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很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
多晒太阳可防范冬季抑郁
王安珍提醒, “冬季抑郁症”虽然“神出鬼没”,但也是可以预防的。
加强日照和光照。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冬季抑郁症患者自杀念头。当阴雨天和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
增加糖类摄入。当冬季出现阴天、雪天之时,人们应增加糖类摄入,以提供血糖水平、增加活动、减轻抑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饮食调节。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的药,咖啡、浓茶有一定的提神作用,也能减轻或消除抑郁症状。
另外,经常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散步、跑步、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新闻延伸:
判断你是否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
A.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患者在每年冬季至少有两周时间感到悲伤或沮丧,丧失信心或对生活兴趣索然,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自责、对批评意见极其敏感或者更爱哭泣或感到烦躁。
B.无心享受生活:会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不再热爱以前喜欢的事物。他们还会感觉自己不像以前那么能干,对自己不满或自责。
C.无精打采:还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疲惫和虚弱,感觉自己没有精神。
D.睡眠变化:睡眠时间可能会比平常更久,而如果是学生睡得过多则会影响早起和他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
E.饮食变化:可能会变得更爱吃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并且吃得更多,导致在冬季体重增加。
F.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影响。学生可能无法像平时一样按时完成作业,丧失学习热情。
G.社交活动减少:变得不爱与朋友交往,或者不愿参加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