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开始前,央视财经记者分别应聘到深圳两家快递公司,暗访快递服务情况。记者看到,分拣员往往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将快递扔到相应的区域。不少员工将大件的快件当成了桌子,或是当成凳子一屁股坐在上面。私拆快件包装,看到快件里有吃的或者是能用的东西就拿出来,在这里似乎司空见惯。(11月16日《扬子晚报》)
应该说,政府部门在规范快递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一方面是各项标准不断完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等制度规范先后出台,对分拣时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甚至具体到“快件分拣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厘米,易碎件不应超过10厘米”。同时,明确了相应罚则。
然而,操作规范也有了,违法后果也明确了,种种快递乱象依然禁而不止。从央视记者暗访来看,几乎每一个环节,快件包裹都要被抛扔一次,其距离一般都在4、5米左右,远的更是超过了10多米,远远超过了国家邮政局指导规范中30厘米的要求。而私拆包裹偷吃偷拿的行为,更是直接造成快件的损毁或遗失,严重侵害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究其原因,监管的缺位导致相关制度法律在执行中大打折扣。根据规定,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于野蛮快递的监管和处罚,但在现实中,邮政部门不可能对每家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从收件到运输再到派件,快递公司像是一个“独立王国”,种种快递乱象都是内部人员心知肚明,不为外人道来。而公司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对员工的野蛮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有意姑息纵容。由于监管的缺失,尽管野蛮快递几近成为公开的秘密,但鲜见有快递企业因此受到处罚,一些从业者愈发有恃无恐。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快递乱象,就必须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在外部监督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不遵纪守法的快递企业,还是要想方设法从内部攻破堡垒。在即将出台的《快递条例》中,可以引入“吹哨人”制度,鼓励内部员工监督举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奖励,并为举报者严格保密。实践证明,“吹哨人”制度既可以填补政府监管不到位的空白,又可以节约监管成本。只有让广大快递从业者都成为潜在的监督者,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吹响哨声,快递乱象才会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