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孝顺指数”比儿子高18%?
2016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女儿“孝顺指数”比儿子高18%?
记者走访:与子女居住距离较近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
 

上周末的中午,晓雪和老公、儿子三人,准时从合肥的家中赶回亳州看望父母。此时50多岁的父母正在厨房里忙活,做着儿孙们最喜欢的几样饭食。远在浙江的弟弟晓峰也正在回老家的高速公路上,崭新的私家车里还载着他的妻儿。这也是他们每年为数不多的全家团聚时刻。

据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发现,未来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成年儿子相比,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要高18%、与老年父母情感关系好的比例高44%,我国传统三代家庭正在分化。

合肥的晓雪、浙江的晓峰,以及他们仍在亳州老家的父母,一个普通的家庭,或许正是此次调查结果的最好证明。而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走访发现,与子女居住距离较近的老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 ▋记者 曾梅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如今的亳州,已经不是从前的老旧模样。依托多年来的药材产业根基,加之近年来的新城区开发,亳州已然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晓雪和晓峰姐弟俩就是从这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考上了合肥和浙江的大学,并在那里工作、安家。在父母一辈看来,这是走出小城市、迈向大城市的欣喜。

“在合肥的亳州人很多,我们经常会举办老乡会,大家坐在一起吃吃玩玩,聊聊老家的人和事,有时还会拼车一起回老家。”晓雪说,越来越多的老家人来到合肥,让她毕业后独自打拼的这几年,显得没有那么孤单,就连现在的老公,也是在老乡会上认识的亳州老乡。

而晓峰所在的浙江宁波,那里也有不少老乡。“在合肥,亳州人算是老乡,在浙江,安徽人就都算是老乡了。只要听到谁是来自安徽的,都会格外亲切。”晓峰说,从亳州高中毕业后,昔日的同学、小伙伴都去了全国各地的大学读书,到各大城市去工作、谋生、安家,“真是应了那句话,散落在天涯。”

大量的年轻人涌向大城市,而他们的老父母却大都留守在原本的小城甚至农村。

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年轻人有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城镇流向中心城市的趋势。2010年农村与城镇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0.1%与6.7%。经科学推测,假定2010年普查得到的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变,2050年农村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46.4%,等于城镇的2.1倍。

女儿更像“贴心小棉袄”

这次回家前,晓雪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足浴盆、整套收纳盒、老年奶粉、棉衣、棉鞋,都是给父母准备的,回到家里,她还给父母的手机安装了微信,教他们使用语音和视频功能,帮他们关注了许多搞笑、养生的微博号,教他们刷微博,用手机看电视、听曲子。不仅如此,听妈妈唠叨、跟爸爸聊天,也成了她每次回家的必修课。

对比晓雪,在浙江当医生的晓峰则显得有些“耿直”,只是定期给父母打钱或者问问父母身体状况,然后告诉他们该去哪个科室挂号,该吃什么药。

“每次我跟晓峰说什么烦心事,他都嫌我烦。”这不,妈妈又向晓雪吐槽了。而作为“贴心小棉袄”的女儿,晓雪随即开始了一番开导妈妈的长篇大论,终于把妈妈内心的梗破除。

对于这一点,晓峰也不得不承认,晓雪作为女性,确实心思比自己细腻很多。北京大学“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表明:与成年儿子相比,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高18%、与老年父母情感关系好的比例高达44%。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优于儿子的差异在统计上显著,而且养育女儿回报率更高这一现象,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明显,高龄老人人群比低龄老人人群更明显。

传统三代家庭正在分化

午饭后,晓雪照例和妈妈在阳台晒太阳,聊些家长里短,晓峰则是一边和爸爸下棋,一边讨论一些大到国际局势、小到单只股票之类的话题。

此时,晓雪的儿子和晓峰的女儿,则显得百无聊赖,只在房间里四处看看,找些小玩意儿玩会儿。

聊天中,妈妈叹气道:“以前老的家庭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多好,你看现在,孙儿们都不太跟我亲了。时代发展了,可是亲人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原来,晓雪的太爷爷和爷爷那几辈人,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除了热闹,相互间也有个照应。如今他们一家却分化成三个小家庭,亳州、合肥、宁波,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交通条件改善,有什么事,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联系上,可老父母却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事实上,由于生育率下降,离婚率快速上升,经济发展带来人口大量迁移,许多年轻人远离父母异地就业等综合因素影响,传统的三代同堂模式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逐渐削弱。据预测,从2030年左右开始,一人户家庭将取代一对夫妇户而成为仅次于二代户(一对夫妇和孩子)的第二大家庭户类型。同时,我国三代家庭户比例在1982年至2000年间基本持平(19%~20%),而2000年以后萎缩,从2000年的20.9%下降到2010年的17.7%,如按当前的发展趋势,今后将持续大幅度下降到2050年的7.6%。

临近子女居住 对老人认知能力更有益

采访中,记者发现,凡是居住距离子女较近,与子女语言、情感沟通更多的老人,其自我认知、对生活的满意度均比其他老人更高。

根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协变量后,与空巢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或近邻居住的老人认知功能显著改善40%,自评健康良好可能性明显升高32.4%,生活满意的可能性大幅提高54.8%。

不少心理学专家也对这一结果表示认同,他们认为,多与子女沟通,从年轻人那里获取新鲜的信息,可以有效延缓老人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性衰退,并避免老人因孤独空虚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显著改善心理和生理健康。北大调查数据显示,一起居住或者近邻居住,不只是对老人有利,子女与老人同住还对子女有益。

数据显示,相对于与父母分隔较远居住的女性,与父母一起居住或近邻居住女性的家务时间每周明显减少近10个小时,就业可能性增加23.1%,女性就业者每周工作时间增长9.4小时,男性就业者每周工作时间增加6.2小时。与父母同住(或近邻)女性自评健康良好可能性上升19.8%。

采访中,有专家表示,可以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对三代同堂和近邻居住家庭给予适当经济补助,重视与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良传统,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 (如复式单元公寓房)。在他们看来,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既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和改善家庭福祉,又可以减少因小家庭户数大幅增加而导致的能源消费较快膨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