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建市内首座无性别公厕,预计将于11月下旬投入使用,此举也让“无性别厕所”话题再度受到关注。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沈阳、重庆、青岛、北京等地均出现了无性别厕所。(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无性别公厕是针对时下的性别化厕所而言,可以实行男女共用或者男女混用。厕所无性别化的最大好处,在于解决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了男厕一方门可罗雀,女厕一方排成长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入厕难,特别是女性入厕难的问题。同时,无性别化公厕的使用,也有助于改变个人的观念,从而在兼顾女性群体的同时,实现男女平等与性别尊重。
根椐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算下来人的一生约有3年时间在厕所里度过。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秒~75秒,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秒~35秒。正是这种特定的性别差异,使得厕所的资源分配很难做到均衡化,“占领厕所”的运动也便成为一种争取权利的行动。为解决男女厕所的资源分配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尝试改变男女厕所的比例,比如,上海世博会期间,男女厕位比例确定为1:2.5。
调整男女厕所比例,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借助于女性公交车的经验来看,特定的弱者照顾,往往会引发公众的公平争议和资源争夺。那么,除了时间成本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分性别的公共资源使用权利,才是最合理也最高效的方式。无性别公厕正是各种方案之中,最公平、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也是共享时代的最佳呈现方式。
其实,厕所的无性别化已成一种国际潮流和趋势。比如美职篮球队国王队主场球馆就设了23个“无性别卫生间”;美国耶鲁大学网站发表声明说,为尊重变性学生的权利和需求,校园内将启用一批无性别卫生间。国内的重庆市等地方,也尝试了无性别厕所。从某种意义上讲,无性别厕所的使用和推广,也是促成观念转变的契机。跨越性别属性和性别身份的界限,实现公平的获得和使用,是无性别化厕所所带来的更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