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新华精神” 开启“长征”新篇
2016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
传承“新华精神” 开启“长征”新篇

▋记者 张亚琴/文 黄洋洋/图
退休职工代表们参观车间现场操作的工作流程
 

“真没想到,我们又回‘家’了!”日前,在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前,几位头发苍白的老人激动地连声说道。原来,他们一行9人,是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退休的上海职工。看到眼前印制数字化、拥有世界一流品牌的印装设备、产品档次向精品发展的繁荣景象时,老人们高兴地称赞这是惊人的可喜变化。

据悉,创建于1950年10月的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全国新华印刷系统率先改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努力朝着“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走向海外”目标,打造集教材教辅、精品图书、期刊画册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印刷增值服务提供商。                    

历史:上海工厂陆续迁入合并

1950年,国营皖北印刷厂诞生。

随后,联友、进化、皖北军区、皖北日报、新生、安徽日报等印刷厂相继并入。

那时候的工厂,身处合肥市中心——四牌楼。但是,印刷厂的厂房和设备都非常简陋,因而只能印刷一些简单的表格和信纸、信封。

1958年,上海达华、孟福记、振兴、恒兴、奎记等印刷厂陆续内迁到合肥并入,给工厂注入了新鲜“血液”,由此开始了教科书的承印。

“当时从上海来的职工大多数都是18岁左右的年轻人,分三批来合肥的,总共300多人。他们一直工作到退休,并且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合肥。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安徽。”作为上海职工的后代、印刷车间主任马恩伟很是感慨。

变化:厂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变化实在太大了!”这是上海退休职工们进入厂区的一致感受。

当看到自动晒版机现场操作的工作流程时,他们赞叹不已:“以前我们进工厂时,除了几台单色、双色印刷机外,大部分都是手工作业,常常很多环节达不到标准化。现在车间自动化程度高,一天的工作成果甚至大于我们当年一个月。”

1975年进厂的上海退休职工贺彩琴则称,以前工作环境比较差,休息只能睡在稻草堆中:“这次回来看到厂房通敞,车间安装空调,与当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以前对开胶印机一小时印一千多张,现在能印到一万多张!”退休职工陆惠安说出内心的感受。

76岁的老师傅田月影,在此次回厂探访的老人中,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她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工作的情景:“刚进厂时,厂房还没有盖,我们每天要去火车站拉木头,去窑厂拉砖,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却只有2毛钱的补贴。”她还嘱咐自己的徒弟徐斌:“你们要好好干,加油干,多为新华做贡献!”

发展:探索创新改革模式

退休职工们眼中的变化,对于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探索改革的结果。

时间倒回2002年。这一年,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是由安徽新华印刷厂等8家单位共同出资发起成立的。随后,安徽书刊印刷厂整体改制进入。2005年11月,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安徽出版集团。

2006年,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资本运营:实出主业,剥离与主业无关的产业,转让经营风险高的投资项目,从而盘活了1个多亿的资产。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连连“发力”,先后重组了芜湖新华印务公司、合肥杏花印务公司、华丰印务公司。在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安徽新华现象”。此外,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还下辖有3个全资子公司:安徽新华票证印务有限公司、安徽新德国际印务有限公司、安徽新华设备技术服务公司。

发展决定实力。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快发展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等前沿业务与科技应用,连续9年荣登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2015年排名至30位。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安徽唯一国家印刷企业AAA级信用企业,成为安徽首批通过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新闻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诚信印刷企业”、“社会责任突出贡献奖”、“安徽省级先进企业”等光荣称号。

现如今,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创新发展模式,升华企业管理,顺应市场的转变,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品牌效应,开启“长征”新篇。

记者对话

坚守与奉献 需要我们的接力

对于此次上海的退休职工重回公司探访,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华只有一个想法:让这些老职工与现在的职工们有一次精神交流的机会。

记者:邀请上海退休职工重返厂区的初衷是什么?

傅华:当年老职工们放弃比较优渥的大城市生活,支援安徽建设,在艰苦的环境下扎根下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安徽新华。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守、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这也是新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启新“长征”的精神动力,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记者:在印刷技术方面,近几年有哪些突破?

傅华:我们至今累计参与11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2009年首次参与教科书国家标准制定;2013年申报成为全国印刷标准化研发试验基地;2014年主持制定的《精装书籍要求》颁布实施,2015年初受邀参与该项国标标准的制定。而今年,由我国主导制定的首个印刷领域国际标准《印刷技术——印后加工——装订产品要求》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由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参与研制的项目。我省十三五标准化战略规划目标之一,是完成主持或参与制定5项国际标准,可以说,我们公司率先完成全省任务五分之一。

记者:这么多年的发展之路上,您觉得哪些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傅华: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省属国有大型印刷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等重要政治读物的印制。我们坚持服务教育事业,圆满完成全省人教社教材的印制任务,确保各中小学课本“课前到书”。

为此,公司的党建工作一直狠抓落实。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比贡献”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制度,设置党员承诺公示栏和党员示范岗。为确保2016年秋季教材课前到书,公司党委从各科室抽调14名党员,组建党员突击先锋队,通过12小时的辛勤工作,生产出高达6万本的教材,超额完成下达的任务。

此外,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印刷“环境友好”与“健康有益”的宗旨,承担一个文化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率先开展绿色印刷认证,成为全国首批60家、安徽省唯一一家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

记者:下一步,公司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傅华:近年来,我们投入1.2亿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印刷产能,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公司正在大力开展创新经营、创新管理模式的大讨论,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接下来,根据安徽出版集团做大做强印刷版块的整体部署,公司准备总投资4亿左右,迁址到庐阳产业园。迁址的计划已经得到上级机关的批复,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规划。相信不久之后,一个技术装备先进、产业配套齐全、厂区环境优美、绿色环保的国内一流印刷企业,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