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文化
2016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活力文化

▋记者 张亚琴
新创民族舞剧《大禹》在安徽大剧院成功演出
闹元宵猜谜活动 周诚/摄
闹元宵活动 周诚/摄
舞龙灯表演 周诚/摄
话剧《徽商传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送戏进万村”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项目
 

在博物馆看一场艺术精品展,在图书馆听一堂名人讲座,在剧院看一台精彩大戏,在艺术馆免费学习广场舞、刺绣、核雕……文化,正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安徽省的文化成就,在近年来也是有目共睹。

2014年,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中脱颖而出,一举实现我省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零的突破。

在连续两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省文化厅的“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展示活动精品迭出、最为瞩目。2016年第三届消费季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展示活动,汇聚了48台新创和获奖剧目、4个艺术专项展演、4个美术展览,共1395场惠民演出。

文物保护方面,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安徽省世界文化遗产增至3处;徽州区呈坎村和泾县黄田村被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全国共3处);我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111个;含山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凤阳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实现了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

目前,我省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97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66座,纳入中央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有89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2个,文化馆12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37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632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3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1000个。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全省非遗资源分布及存续现状。建立非遗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制定多元的传承保护方案。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活态传承成效明显。建立了第一个获文化部批准规划实施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艺创作取得新成绩。话剧《徽商传奇》、黄梅戏《小乔初嫁》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泗州戏《绿皮火车》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反响热烈,黄梅戏演员韩再芬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成为我省首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何云主演的黄梅戏《小乔初嫁》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全国仅20台剧目和演员参演。黄新德等7人入选文化部“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等。

演出活动精彩纷呈,并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2014年以来,省文化厅、财政厅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并纳入省民生工程。两年间演出4万余场,实现15539个行政村全覆盖,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项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