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叶
周庄的夜色在店家们的打烊声中到来了。伙计们从小巷里,抱出一摞摞旧木门板,依次放在门槛中的木槽里,每放一块,就会猛地撞击一两下,发出“笃笃”的声响。闭上眼睛,你会觉得这声音好熟悉,好亲切,似乎是童年的记忆,又似乎是影片中江南的旧日时光。一会儿,女人们拎着拖把,到河边洗涮,上上下下,再用力甩向露出水面的青石河堤,发出“啪、啪”的拍打声;归家的乌篷船,摇橹的声音,不紧不慢,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连大樟树看着这幅“暮归图”,都乐颠颠地“沙沙”地笑着。没想到,周庄的水乡韵味,竟是从这些城市中早已消失了的声音中品到的。
周庄的夜晚真美,我相信一定有一位灯光大师,为周庄设计了如此动人的晚妆。这边,桥头一盏破了窟窿的黄竹灯,描着“周庄”或“古镇”的红字,似乎在招呼着夜归的人,到家了,到家了!那厢,檐下一串红灯笼,没有字,自在地随风晃动;河边,临水的三两石阶,散落着淡淡的灯光,柔和如月色,照着人汲水拾阶而上;巷口,酒肆茶楼,宫灯高悬,光线似水泻过木窗格,让粉墙黛瓦的玲珑曲线,美轮美奂地倒映在水里。乌篷船在夜雾灯影中穿行,船娘的吴语小调,悠扬低婉,四散飘去……
第二天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推开客栈的院门,走上河边的青石板小路。整个周庄笼罩在晨曦的薄雾里,安静得像刚揭开盖头的新娘,一洗铅华,柔情似水。双桥也露出画中的模样,大桥高,小桥低,大桥宽,小桥窄。大桥优美的拱形,连同水里的倩影,大方地横跨在南北市河上,小桥却只有几块青石,羞答答地卧在大桥身边那东去的小河上。我心中一动,初见时貌不惊人的周庄,怎么这么入画?取景框里的画面,总是令人惊喜?我坐在双桥的大桥上,四下望去,希望能找到答案。
眼前的南北市河,水平如镜,码头泊着两只乌篷船,两岸的民舍宅第,静静地倒映在水里,只有河的中间露出窄窄的天空的亮色。可能是角度不同,岸上樟树半掩的小屋,水下竟无遮无掩地袒露着美丽,拙朴的石基,斑驳的白墙,深灰色的瓦檐,恍惚之间,水上水下哪个是真?哪个是影?
天更亮了,尚未散去的晨雾模糊了太阳的脸,天上只有几抹红云,轻轻地飘着。我走进双桥边的小街,小街依旧很静,两侧的店铺都没有开门,桃木色的,油漆已剥脱的门板,默默地矗立;巷子深处一支老式的炉子冒着火苗,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忽然,一户河旁人家,映入了我的眼帘。看起来这户人家,临水的门是个后门。紧挨门的上方,搭出三四排灰瓦的窄屋檐。门口,有五六级石阶沿着墙,伸到水里。周庄的民宅太有特色了。尤其是这些枕河人家,每一家,甚至是每一间相邻的房屋都不一样。高屋矮舍,前庭后院,宽墙窄壁,左邻右舍,都十分错落有致;更不用说大小不一,情趣盎然的门窗石阶。形状各异的飞檐翘角,随意放在屋顶、窗台、石阶上的坛坛罐罐,樟树、红榴、石桥、乌篷船都错落到了极致,终于写意出一种诗情画意——这宁静柔美的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