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闪耀江淮 纸砚品鉴庐州
2016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召开
笔墨闪耀江淮 纸砚品鉴庐州

▋记者 张亚琴/文
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林清发(左),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右)为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揭牌
“艺品荟·中国名砚品鉴”展示的宋代澄泥龙纹辟雍形盖砚
会议现场
“艺品荟·中国名砚品鉴”展示的宋代端石神兽菊瓣形盖砚
 

昨天,由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主办,《书画世界》杂志社、安徽时代艺品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在合肥时代数码港举行。大会总结了第一届理事会的成就,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时间内,还确定了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文房四宝协会与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展开战略合作,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房四宝大师系列丛书·首届中国歙砚大展作品集》首发式、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揭牌仪式、“文房四宝精品展”开幕式、《书画世界》改刊和《安徽工艺美术大师》丛书研讨会、“艺品荟·中国名砚品鉴”、笔会等活动。

现场:嘉宾云集盛会

当天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先发,安徽省民政厅正厅级巡视员王佛生,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中国砚雕艺术大师方见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硕导、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袁学君,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叶顺,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委员王俊虎,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委员裴建华,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委员唐振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晓东,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段忠勇,安徽省文联主席吴雪,安徽省美协主席杨国新,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林清发及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徽时代艺品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云鸠,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陈龙银。

来自政界、商界、艺术届、收藏界的100多位嘉宾,共同见证安徽文房四宝协会的这一盛事。

成就:带动了歙砚行业的异军突起

成立于2010年的安徽文房四宝协会,开创性地推动安徽文房四宝事业的发展。举办了大规模的“首届中国歙砚大展”,近百名歙砚雕刻家参加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歙砚在全国的影响,带动了歙砚行业的异军突起。

打破传统的工艺美术大行业的约束,将文房四宝从工艺美术大类中单列出来,作为全省重要的行业,单独进行人才(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机制的设立。使安徽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大师由原来的几个人扩大到六十余人,整体提升了全省文房四宝人才队伍的水准。

此外,还创新思维,积极搭建与安徽美术出版社合作,把安徽文房四宝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作为安徽省非遗保护重点传承具体措施提上议事日程。从而强强联合,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规划:未来打造新业态发展模式

新当选的第二届理事会将联合安徽美术出版社和安徽时代艺品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书刊资源和高端的书画家作者资源,以《书画世界》杂志为核心,打造图书策划、期刊宣传、网络营销、展览策划、拍卖、艺术品金融等全产业链的新业态发展模式。

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文房四宝协会与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三方确立了今后在图书出版、专题展览策划、文房四宝全国性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安徽文房四宝以北京为基点向全国辐射推广的目标。

品鉴:60余方名砚汇聚

此次“文房四宝精品展”汇聚了诸多大师的歙砚精品、收藏级别的陈年宣纸、徽墨以及精工别致的宣笔数百件。展览将为共同打造的高端客户提供文房清供的“艺茶室”奠定基础。

而“艺品荟·中国名砚品鉴”则在品评红酒和茶点、聆听美妙大提琴名曲的轻松雅致的氛围中展开,此次品鉴会汇集了歙砚工艺精品60余方,不仅特色鲜明,而且代表了安徽歙砚工艺的水平。

名家访谈

方见尘:砚学工夫在砚外

作为中国砚雕艺术大师、安徽文房四宝协会顾问、黄山画院院长的方见尘,自幼饱受徽州文化的浸染,师从歙砚大师学习雕刻。

方见尘对“艺品荟·中国名砚品鉴”赞不绝口:“这次品鉴是高规格的,把砚台的灵魂都搬到这里了。虽然作品不算多,但每件都有独到的一面。”

在他看来,砚台是个文化载体,它有形成和演变,蕴含着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文化思想。“砚,一是实用。在磨墨的同时,酝酿情绪,进入角色。二是摆在你案头,激励着你,鼓舞着你,鞭策着你。”

年已70的方见尘,刻砚50多年:“最早时期,我加入歙砚生产合作社,就6、7人。可到现在我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已经传到第六代了。在砚雕的传承方面,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加入。因为人们的文化意识比以往增强。我教学生就是尽可能把他们的根基打好,立高楼必须要强根基。”

他很坚定,从爱上这行开始,就一直没有“走神”,全身心投入歙砚制作。因为“工匠精神要做到极致”。

但是方见尘强调,砚学工夫在砚外。“东西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因为歙砚雕刻更要强化美学、文学和哲学体验、提升。”

王俊虎:砚台是低调的奢华、冷静的张扬

王俊虎是安徽收藏界的资深专家,担任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委员。在他的眼中,纸能保一千年,但砚是跨越历史时空,能够传代的。

“砚既是创造文明的工具,也是承载文明的载体。歙砚最早是唐代,距今一千多年。而原材料的石头距今十亿年了。”王俊虎指着他带来的藏品——宋代桃形池箱式龙尾歙砚介绍道。

王俊虎对砚雕的传承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成为砚雕大师,是要先承再传。要认识唐宋砚,懂砚文化。”他认为,随着研究、考古、发掘,有关砚的知识积累丰富了,也让新一代的安徽砚雕家成长起来了。“他们现在砚雕,是先复古,由生到熟,再创造出新的反映雕刻水平和自我文化修养的作品。这些人的作品以后会成为时代的精品,成为历史记载的大师。”

谈到收藏时,王俊虎称,砚台不能光看漂亮外表,不能偏离砚的文化精神。不能雕得太浮浅,太张扬,太媚俗。因为砚台是内敛的,是低调的奢华,冷静的张扬。

“砚台不是石雕。把砚台雕大,不是砚台。砚台就是文人收藏把玩的东西,使用的工具。我们告诉下一代,砚台在我们国家的文明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功能。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形成和传承发挥哪些作用。学习和继承对未来有啥好处?”

采访最后,他一再强调,收藏一要承认古代人的艺术高峰。二作为收藏者,一定要分清古和今的差别。

本版图片由石晓提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