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测“生死状”实为体质“投诉状”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体测“生死状”实为体质“投诉状”

▋汪昌莲
等候发令 王恒/图
 

近日,天津一所高校在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校免责协议书,引起学生的不满,这则“学生体质测试要签‘生死状’”的新闻也在舆论中引发了不小的波澜。记者后来从该校了解到,在媒体报道这件事之后,学校已经取消了与学生签订体质测试免责协议的决定。(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对学生进行体测,无可争议。然而,天津这所高校与学生签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责任书”,明显属于“不平等条约”,堪称是一份体测“生死状”。可以说,体测“生死状”,是学校的“免责牌”,不仅背离了体测初衷,而且有违大学精神。尽管在媒体曝光后,这所高校取消了体测“生死状”,但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则值得教育部门及所有高校反思。

事实上,高校炮制出体测“生死状”,表明体测已成为一种“高危动作”,继而也暴露出了大学生体质状况令人堪忧。去年12月,据湖南某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全校2万本科生体质测试,仅19人达到优秀,2.85%在良好以上,而不及格率占23.05%。今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一受访大学生每周锻炼不足1次。特别是,大学生体质测试,请人“代跑”之风盛行,更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讽刺。

在政策与对策的长期僵持中,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被一次次忽视。孩子们仍然埋头于书本和作业中,间或于百忙之中临阵磨枪,应对体育考试。然而,当高校被迫取消长跑,军训场上晕倒的“豆芽菜”越来越多时,学校和家长还能沉得住气,逼迫孩子搞“题海战术”?当学校的综合测评一次次输在体育成绩上,校领导还能横下一条心,片面追求升学率?当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连年下降,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时,应试教育还能“深得人心”?

可见,高校体测“生死状”,实为学生体质“投诉状”,当引起教育部门警醒与重视。此前,体育“入中考”,将体育成绩同大学毕业证挂钩,力助学生体质的提高,便是一个良好开端。应加大力度,使体育成为高考必考项目,实现与中考无缝对接,并提高体育成绩占中、高考总分的比重。特别是,应实行关口前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