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岁的王宏云是一名退休的老党员,在他居住的合肥市瑶海区七里站街道东七社区,街坊邻里喜欢称他为“板凳爷爷”。
王老做了一辈子的木头模具,练就了一把好木匠手艺。2011年起,老人重拾技艺,开始做起小板凳来,将平日里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购买木材、油漆等材料,手工制作了800个小板凳,全部无偿捐赠给合肥的社会福利院和特教学校。
2011年至今,王老已手工制作累计800个小板凳。“一个都没卖过,一开始是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谁家有孩子能用得上,就来拿一个。”王老说,后来,他做得越来越多,就考虑把小板凳送给福利机构。
在王老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很多本大红色的捐赠证书,这些都是老人珍贵的宝贝。记者看到,合肥市、巢湖市两地的儿童福利院,以及经开区一家残疾互助协会,都有他捐赠的记录。“每次至少捐100个小板凳,反正每年攒到了这个数,就联系福利机构捐出去。”老伴刘奶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算手工钱,这些年老伴买物料的花费,大概接近万元。
王老在社区里早已是个名人了,他做的小板凳也是有名的“爱心牌”,专门捐给社会上需要的人,如今老人的“业务”可是繁忙得不得了。
记者来到王老家,他正在做板凳,一块块木材堆放在一起,王老细心地拼接裁剪,制作出一个个成品,工艺精致美观。
王老说,他现在正在做的这些小板凳,一部分是给庙岗乡的老人,“给他们家里人做的,他们打电话来说想要嘛,朋友介绍的,我就帮忙做呗。”还有一部分,王老要寄给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湖南的一位画家,从网上看到我做爱心小板凳的事情后,就写信来给我,希望能让我做几个板凳给他作纪念。”
“现在街面市场上的小板凳,全都靠钉子钉、胶水粘,不结实。我这些小板凳用的都是结实的木料,也是传统的木工手艺,全靠榫头、卯眼固定。”王老说,一个小板凳做下来,只在面上用了六根小铁钉。从选木料到划线、锯木、打眼、组装、磨砂、油漆,做板凳至少得20道工序,全部一个人来完成。
“虽然年纪大了有时候也感觉累,但是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喜欢我的小板凳,我也交到了一些好朋友,我很开心,我也会一直做下去。”王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