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也就是CDS终于推出。信用违约互换是国外债券市场常见的信用衍生工具之一。CDS因美国次贷危机而被中国民众所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空头”的代名词,此次中国版CDS出来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国融证券投资顾问刘云龙带来分析解读。 ▋据经济之声
CDS类似于保险合约
经济之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周五连发六份有关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指引文件,标志着从年初就开始流传的CDS重启计划成真。我们首先来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CDS,CDS类似于保险合约:假如A借钱给了B,每年得到一定的利息,到期B还本付息,但是借出去的钱总有一定风险,万一B未能按时将钱还给A,则A会遭受损失。此时C出现了,提供一项服务,只要A支付给C一定部分的利息或保险费用,如果B未能按时偿付A的本息,由C来对A进行偿付。这个A和C达成一致协议所签订的合约就是CDS。此外,C还可能将CDS打包后再卖给其他人,这样风险就会层层传递下去。CDS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市场开始发展,次贷危机前处于过度投机阶段,次贷危机后规模缩减,趋于平稳发展。首先请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您认为中国版CDS为什么要在当期这个矢点推出?
刘云龙:首先,近两年银行以及债券市场的信用违约事件时常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多数信用违约事件还处在悬而未决的阶段,这不仅会限制银行业的发展,还会加大银行基本面的风险,所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们寄希望于通过CDS做风险的释放。同时,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目前发展到一个非常大的体量,但是我们的风险推崇工具与风险管理工具还是相对比较单一,没有一些像CDS这样比较复杂的风险对冲和风险释放工具。此外,银行也需要把部分信贷风险转移到一些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机构中。
“做空”房地产工具?
经济之声:CDS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在房价上涨的当下,在23日中国版CDS落地后,不少解读直接将之与当下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联系起来,被认为是“做空”房地产的工具来了。您如何来看这种解读?
刘云龙:我不认可这样一种说法,因为CDS的本意是提升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的配置效率、提升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能力,它是一个中性的工具。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它与CDS当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目前我们刚刚开始推出CDS,我们会选择一些相对较小的标的,而且条件和门槛都相对较高,所以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无序发展的现象。而有序发展对于银行业的风险规避将起到正面的作用。
CDS的“保护”功能
经济之声:分析认为,CDS推出有助于一些市场上较难发行的企业的债券发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共有近400只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多。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信用债的发行规模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0.1%降至4.1%,但在CDS的“保护”下,投资者会更愿意持有债券,即便出现违约也能对冲损失。投资者怎么来看CDS的这种功能?
刘云龙:在最初的阶段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目前国内的市场足够庞大,新生的CDS资产债券化和它的合约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不会特别大,所以即便出现债务违约,它对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短期来看,它有助于一些市场上较难发行的企业的债券发行。同时,银行在这方面也能够通过CDS释放它的风险,从而大大降低债券发行的难度和成本。
CDS成银行股利好
经济之声:从境外成熟金融市场的CDS交易用途来看,商业银行是CDS最大的买方。有观点认为,CDS的出现,确实有可能成为银行股的利好。CDS有助于缓解银行的“惜贷情绪”,盘活银行资产。通过设计实用可行的信用衍生产品,商业银行能把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以合理的价格转移出去,“惜贷”问题将得到极大地缓解。CDS的推出会是银行股释放压力的途径吗?
刘云龙:从短期和中期看来,其实CDS的推出都有利于银行股的经营。首先,银行的风险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使得银行未来在金融领域可能不会像现在承担这么大的压力,也不会像现在那么保守。另外,银行的风险在得到控制之后,未来投资者对银行的偏好以及银行本身的风险偏好都会有所提升,所以银行的业绩是有提升预期的。
如何规避负面影响?
经济之声:2007 年爆发于美国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使CDS的负面影响显得十分突出,总体而言,中国版的CDS推出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并规避这些负面影响呢?
刘云龙:其实我们目前更应该关注的是CDS的正向影响,因为它毕竟刚刚出来,而且相关的品种还是相对较少,品种也很优质。此外,我国金融市场的复杂度和广度实际上还没有达到美国的那种层级。所以短期来看,我们可能还无需防范风险,未来我们只要控制好它的总量以及相关参与方的杠杆使用情况,CDS就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