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初冬时节,我出生在大兴安岭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岁多父亲就病逝了,脑海里没有父亲的概念。母亲虽然没上过一天学,但她给予我的家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在我成长、进步,直至成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万般珍贵的作用,奠定了我一生做人做事的思想品格根基。
谚语箴言教诲做人道理
母亲的家教在我们村是独树一帜的。记忆里,村里其他人家父母管教孩子几乎没有不打骂的,而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从未打骂。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都长我十多岁,我记事时,他们都已长大成家。母亲对年纪最小的我,特别疼爱、呵护,走到哪把我带到哪。
母亲特别讲究修身做人。教育我要品行端正,就说“做人不能丧良心”“人要走得正、行得正,脚正不怕鞋歪”“吃凉饭,花脏钱,早晚是病”;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就说“心宽不怕房屋窄”“笑破不笑补”“知足常乐,不能有福不会享”;教育我处事要有分寸,要多替他人着想,就说“说话要知深浅,做事要懂倒正”“人心是肉长的,以心换心”“事怕颠倒颠,遇事替人想”“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教育我要有感恩之心、坦诚待人,就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母亲言传身教,令我受益匪浅。
我长到20岁才告别母亲到省城去读书。这虽然看上去有些晚,但有智慧的母亲用精神乳汁喂养的优势,让我在离乡四年半的时间,就走完了一个农民到副处长的路程。这首先是党组织培养的结果,也与母亲的家教密不可分。
非常之举供养上学读书
打记事起,我就常听母亲讲:“你父亲没念过书,他经常发誓,当裤子当袄也得供儿子念书。你长大好好念书,念到哪我供到哪。”
小学毕业时,全班只有我和另一名同学考上初中。当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哥哥民办教师的工分收入,可这连口粮都不够,我上学的钱从哪来?母亲早盘算好上县城当保姆。现在当保姆很平常,但当时十里八村未曾有过,有人说“这老太太不知天高地厚,供儿子念书能怎样?到头来还不是顺垄沟找豆包”。母亲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说:“顺垄沟找豆包,识字也比不识字强。”
父亲的遗愿和母亲的教诲、支撑,让我动力十足,学习成绩在全年级领先。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我从少先队小队长当上中队长,没到期中又当上大队委员。但好景不长,1966年春,母亲被解雇了。而学校知道我母亲当保姆,也没再给助学金,我的经济来源断了。母亲攒下几十元钱,我自作主张紧缩开支,就着捡来白菜叶腌成的咸菜,每天只吃六两饭,每月饭费只花3元钱。这样过了两个月,我的胃出了毛病,母亲决定让我休学治病。
初中一年级暑假过后,我兴致勃勃返校,可只上了一天课,就停课开始文化大革命。1967年夏天,母亲在学校所在地镇上的堂妹(我称三姨)家住下来,帮助干家务,我返校也在三姨家吃饭帮忙。我断断续续回学校,母亲特别嘱咐,“不能整人,不能当坏小子”。虽然那段时间没复课,但母亲支持我上学,使我有了两大历史性的收获。一是在老师引导下,开始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开启了我对哲学学习求索的理性人生。二是受同学指点,我开始给报社写稿。没钱买稿纸,用废大字报代,信封用报纸糊,幸好那时寄稿件不用贴邮票。于是,感动了地区报社,吸收我为通讯员,并安排参加培训,政治敏锐性、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锻炼。这两大收获,有力地支撑了我的从政生涯。
从容晚年昭示人生智慧
晚年的母亲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生活智慧的极致运用。她特别想帮我们多做些事情,但身体越来越力不从心,特怕生病给我们增加负担。她天天盯着天气预报,嘱咐我们大人孩子每天穿好衣服,自己则精致掌握,预感有凉,先加衣服,稍微有热,略减衣服;流鼻涕了,团个棉球堵住鼻孔,还真管用。饮食方面,她也精心把握,凉的不吃,硬的不吃,不撑着,不饿着,更重要的是心态保持平和、宁静,随遇而安、随遇而悦。这是母亲晚年人生的高级境界。
和母亲晚年的这段生活,让我在人生感悟上又得教益和提升。我深深领悟到:作为儿女,积极干事走正道,是对父母的最大关心,最大照顾;作为父母,身体健康精神好,是对儿女的最大支持、最大帮助。为人子女者,善顺父母心,谓之大孝;为人父母者,善传子女道,谓之大慈。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