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说衷肠之前,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父亲也在给你的幸福感拖后腿吗?
对故乡的爱只有三天
远赴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对“回家”充满矛盾。每年过年大家都要说,我对故乡的爱只有三天。其实现在连三天都很难保证了。
每到回乡,人们都会讲那个段子:活跃在北京 CBD 写字楼里的David、Jessica们收拾行囊回家,纷纷变成了狗剩和春花。这个段子里其实特别冷酷:我们在大城市奋斗多年、引以为傲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得到我们家乡和家庭的真正认可。
家人和你的沟通方式,是把你当狗剩在沟通,而不是当你努力想成为的那个 David在沟通。
过得可没你想的那么好
这是个尴尬事实:对大多数到大城市生活的人而言,“家乡”的存在正成为让自己对生活没有自信的来源。远在家乡的原生家庭,变成一个长期存在、随时爆发的提醒:得了,你过得可没你想的那么好。
以父亲为代表,家乡变成搁置在一二线城市里拼命上升的人群头上一盆“永恒的冷水”,理想、成就、价值观、正义、优雅……这些东西让人觉得自己在城市里活得像个人样,但在故乡、家庭和父亲的评价标准里,却换来担忧和责备。
你知道我活得有多努力
在大城市里,你活得认真、工作努力,但你的家庭、你的父亲不理解、不认可。他不懂你工作的内容,不赞成你生活的态度。他总是不满意,总是在担忧。慢慢的,你只告诉他“一切都很好”。
但总得完成一次欠了很久的对话,像两个成年人一样坚持,互不相让,让他知道你多在意坦诚的沟通,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想回家,告诉他:“爸,你知道我活得有多努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