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马云、李开复……在许多人眼里,他们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人。然而要知道,他们也曾从懵懂的大学走过,那时的他们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未知。那么,是什么样的大学生活奠定了以后奋斗成功的基础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大学故事吧。
季羡林: 萦水木清华
人物介绍:(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在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槛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生报名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清华学生的素质是相当高的,而考上清华,多少都有点自豪感。
清华学生一般都非常用功,但同时又勤于锻炼身体。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图书馆中几乎空无一人,而体育馆内则是人山人海,著名的“斗牛”正在热烈进行。操场上也挤满了跑步、踢球、打球的人。到了晚饭以后,图书馆里又是灯火通明,人人伏案苦读了。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了整整四个年头,其影响当然是非同小可的。
曹景行: 大学生涯是人生最大享受
人物介绍:凤凰卫视评论员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1978年曹景行考入复旦大学。作为“老三届”中最“老”的一批,31岁的他成为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他的大学生活很单纯,每天全是读书,因为以往的积累和沉淀,他在大学的课程几乎都不需要学习,只是一些知识的整理和间或的考试就可以了,所以他的大学生涯被他描述成整个人生中最大的享受。进了大学之后的他也并没有放弃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曾经一字一句地抄过很多买不到的书籍,认真地做着读书笔记,日积月累的沉淀,才成就了他今天的睿智和淡定。
俞敏洪: 北大生活印象深刻
人物介绍: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在许多场合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涯:
我的大学生活还是有些孤独和自卑的,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之后的转变是深刻而又痛苦的。上学的时候我几乎不大会说普通话,一张嘴就带着明显的江阴味道,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说英语也就更加不可想象了。
我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天天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里模仿播音员的发音,但是直到今天我的普通话还是讲得不好。
李肇星: 一件小事记忆犹新
人物介绍:先后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长。
“当部长只是暂时的,但当一个学校的学生是不变的。我愿永远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在北外66周年校庆上,作为北外校友,被母校授予北外顾问和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一番表白道出自己的心声。
这位当年的高材生至今没有忘记一件让他“很受打击”的事儿。一次李肇星交了一篇英语作文,发下来一看,整篇文章基本上全被改过,改他作文的周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15年后你的英文水平能达到我今天的水平。”
比尔·盖茨: 不安分的头头
人物介绍:他是美国著名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以及微软公司的董事长。2016年2月25日,《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以5200亿人民币蝉联世界首富。
对盖茨来说,哈佛校园生活很有趣,他常去旁听没选修的课。哈佛的课外生活也很棒。每天寝室里总有很多人呆到半夜,讨论各种事情。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盖茨从不考虑第二天早起。这使得盖茨变成了校园里那些不安分学生的头头。他对哈佛的回忆主要都与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动有关。
李开复: 爱上计算机
人物介绍:作为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进入大学之前曾有过很多憧憬,例如想去哈佛,想要学法律和数学。但在1979年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录取并经历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之后,他发现对这两门学科都失去了当初的热情。
不断学习中,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尝试选修了一门计算机,得到了他在大学里第一个“A+”。于是,他终于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
纪宝成: 做个普通的螺丝钉
人物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1962年8月30日,纪宝成正式成为北京商学院的大一新生。大一首先遇到的农村和大城市学生差异问题,但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勤奋好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使得这一切都没有成为大家建立友好感情的阻碍。在大学里,纪宝成被形形色色的新事物吸引着,他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好好读书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对于自己在大一时候的人生规划他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选择了服从国家的需要,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梁实秋: 清华八年
人物介绍:(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我一想起母校,我就不能不联想起庚子赔款、义和团、吃教的洋人、昏聩的官吏……这一连串的联想使我惭愧愤怒。我爱我的母校,但这些联想如何能使我对我母校毫无保留的感觉骄傲呢?
上午的所有课程有一特色,即是每次上课之前学生必须作充分准备,先生指定阅览的资料必须事先读过,否则上课即无从听讲或应付。上课时间用在练习讨论者多,用在讲解者少,同时鼓励学生发问。我记得到了高等科之后,先生指定要读许多参考书,某书某章必须阅读,我们在图书馆未开门之前就排了长龙,抢着阅读参考书架上的资料,迟到者就要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