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文艺细胞,文能书写苍穹、武能耍枪弄棒,他们在社区里积极组织各项文艺活动,是骨干队员;他们带领着社区居民,让很多退休后的老人有了新追求、新爱好;他们也免费将自己所学,无私地教给邻里,他们就是社区里的“客座教授”。
□ 牛红磊 石慧 刘小娟 郑鹤鸣 记者 祁琳 文/图
老人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79岁的方必柱老人原来是合肥木器厂一名普通的退休人员,挂在他嘴边的经常是一些《论语》内的古文,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直遵循着的准则。
方老的爱好便是研究名人名言、毛泽东诗词、孔孟儒家等书籍,这也让他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历史知识,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各项文艺活动,关心关爱社区里的留守流动儿童。
2012年7月初,社区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开设“孔子学堂”,面向辖区召集授课老师,方老便积极来报名。
从那之后,在凤阳一村社区内,方老每个星期五下午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准点来到社区儿童俱乐部,耐心地为那些留守流动儿童辅导功课。
而他不仅仅利用自己所学帮助孩子们答疑解惑,还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知古晓今的博学来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都将儿童俱乐部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都十分尊重和喜爱方老。
方老爱好广泛,对琴棋书画也颇有研究,现在他还教孩子们书法等,用他的话来说,希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无偿地教授给孩子们,希望将书法、二胡这些中华传统技艺在这一代可以发扬光大。
在社区里普及黄梅艺术
每个星期的周一和周四下午,合肥市和平路街道绿苑社区服务中心里,老远就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黄梅小调,在这个炎炎夏日里沁人心脾。
在绿苑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多功能室里,大伙围着一位中年大姐,跟她学唱黄梅戏《四联唱》。“大家注意,不仅要唱准曲调,还要注意面部表情和动作。”大姐边说边纠正一位学唱大哥的手上动作。
这位教唱黄梅戏的大姐叫阚敏,53岁,原是安徽纺织厂一名普通的工人,从十几岁起就热爱唱黄梅戏,用大家的话说,就是专业票友,她也十分爱好学习黄梅戏,有事没事就爱哼着黄梅戏的调子。后来在老年大学给别人教学,同时自己也学习黄梅戏,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纯熟。现在退休了,她也闲不住,想着跟小区的邻居们经常聚聚,练练戏曲。
今年,绿苑社区在对原有的多功能室升级的同时,建立了社区书画室、手工坊、电子阅览室、家庭生活指导室和舞蹈室以及社区日间照料室等综合文化中心,不断满足居民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自综合文化中心建成以来,就有一些喜欢戏曲的居民提议组建一支黄梅戏曲班,社区还专门腾出办公用房作为活动场地。现在,每周都有老师和票友到绿苑社区指导居民学唱,阚老师就是其中一员,还编排节目到市、区参加演出。
阚敏说:“我自小就喜欢黄梅戏,有空就哼上几段。今天能给爱好黄梅戏的邻居们指导指导,既是我的荣幸,也是推广普及了黄梅戏艺术!”
八旬老太“活到老学到老”
在合肥市铁路一村社区有一支文艺队,队长孙尚琴已经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了,但她身手矫健、谈吐有力。孙尚琴说,年轻时身体不太好,多亏了自己坚持锻炼几十年,才会有现在这样的身体。
1968年,孙尚琴被调到了合肥市被单厂上班,可没过多久,她因为工伤,摔坏了腰部,疗养了6个月后却没有得到好转,之后便不能上班,孙尚琴便开始自己锻炼,几十年来从不间断,没想到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了。
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在文艺方面,孙尚琴有很多擅长的,但是最让他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她的“打莲湘”,这项运动在合肥地区还不是很多,因孙尚琴老家在怀远,在她的童年时期,她便学会了这项在当地很流行的运动。
“社区里搞文艺队,铁路一村火车头代表队,后来我担任了队长,组织大家学习腰鼓啊、莲湘啊。”孙尚琴说,2006年,因参加活动,大家都觉得打莲湘很新鲜,但是打的人很少,她便手把手教会了大家。
从店里买来的莲湘,孙尚琴并不满意,跟她使用的差很多,用她的话来说,买来的只能叫花棍,所以她自己做了莲湘,“原始的两头发出声响的地方用的是铜钱,不过现在哪有那么多铜钱,就用铃铛代替了,两头用的是开司米毛线,比买来用的彩纸好看,也耐用。”
不仅仅是教会邻里们莲湘各种花式,孙尚琴还自己琢磨着歌曲和动作,“看碟片学习啊,自己琢磨琢磨。”采访结束后,这位八旬老太太,大热天里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到社区的舞蹈室去,“现在星期二、星期四是教广场舞,大家在一起学习,锻炼好身体,我还想再教更多的人打莲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