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向业主发红包 具有样本意义
非常道
入厕文明 不是“吓”出来的
均衡发展,才能纾解“北上广情结”
“八旬老人让座” 是回馈更是激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入厕文明 不是“吓”出来的

□王恩亮
 

近日,重庆石油路某公厕门上贴出了安有摄像头的通知。这一来,在周围居民中引起了不小议论。其实,贴出该通知只是用来“吓”人,提醒入厕者爱护里面的公物。(8月10日《北京晨报》)

在好好的公厕里,不文明的入厕者,要么用烟头把抽水箱烫出印子,要么人为地把刷子破坏成两半截。他们的这些行为,明显在故意损坏公物,的确会让公厕管理方感到头痛。

实事求是地讲,像这种简易式单蹲位公厕,几乎是融不进监督管理的。入厕者单人进入,把公厕门一锁,完全就成了个人世界。他们在入厕过程中破坏不破坏公物,又完全取决于个人素养。因此,类似的公厕,更像是一块文明试金石,个人素质高低最能真实反映出。

该公厕的管理方,恐怕是出于监督管理融不进,入厕不文明又常有的考量,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采取这一“吓人”方式去提升入厕文明。客观来讲,这样的虚张声势,在很大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会让知羞耻者收起不文明之手。然而如此一来,负面效应也会接踵而至。尽管这种“吓”不是真做,不会涉嫌侵权,但它一定给不明真相的入厕者造成恐慌,致使他们要么见通知走人,要么入厕后战战兢兢,会让公厕失去方人之便、解人之急的社会属性,甚至变成让入厕者避之不及的摆设。由此看来,公厕管理方上演的这一“稻草人”剧,虽不侵权却是损招,是无奈中的不妥之举,需要及时纠正。

坦白来讲,在这个电子眼时代,摄像头的出现委实起到了很好的防盗、监督等作用。它无疑解决了原来很多用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不仅节约了成本,还阻止了些许犯罪及不文明现象。毕竟摄像头的安装和使用,是受环境限制的,最大的前提是不能侵犯人的隐私。可见,不管是真摄像头,还是虚张声势的假告示,都不可入驻带隐私的公厕。更关键的是,越是在无法监督的地方,文明越需靠自觉。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