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特殊的群体显得很是“扎眼”。他们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抓着抹布,胳膊上的红袖章,又将这一群体与环卫工人相区别。他们来自济宁市任城区各个机关,他们的身份,是机关里的公务员。(8月4日《新京报》)
如果站在志愿者的角度来打量,公务员扫街之举对于引领文明风尚确实意义重大,但从“创卫”运动来思考,公务员扫街的义举更多解读为一种形式上的社会动员。做做样子,从现行的行政管理思维来看,这一约定俗成的模式,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相反,社会舆论大多以“作秀”来评判。毕竟,公务员的本职工作不是扫大街,老百姓看着别扭,过度做作却失去几分自然,不免成了冷笑话。
放眼看来,不少的城市在“创卫”上,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推进,公务员成了最为廉价的“推手”。当然,这种工作推进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技术含量”太低,大多沦为应景的形式主义。
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公共决策,关乎城市的面子,更关乎老百姓的里子。因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尊重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是创建成败的关键。仅仅依靠官员拍脑袋式的决策和行政单边式的“运动战”,无法将创建工作推进且深入下去。其实,老百姓才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是否文明卫生就在老百姓的举手之间。动辄机关公务员扫大街,并不能解决文明创建的根本问题,相反,老百姓对这种形式主义很反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创卫”难免是一阵风,且难以持久。
改变工作作风,也要革除动辄机关公务员扫大街的这种简单工作方式,多些管理智慧,多走群众路线,“创卫”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品位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