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致敬老兵
2016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和平年代致敬老兵

□ 程文光 宋梅 王佳伟 记者 周诚 黄洋洋文/图
88岁的何万里老人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家中四代人都有参军。
衡印龄在三八线的老照片
▲衡印龄在练字
▼93岁的胡曦老人和88岁的姜清老人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去年9月,他们同时获得国家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奖章。
▲孙达义和老伴王珍
▼91岁的老兵刘耀东12岁时就参加红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半塔保卫战、来安相官集歼灭战、苏中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获得勋章无数。
 

昨天是“八一”建军节,对于军人而言,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走近几位老兵,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向他们致敬!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老兵精神”!

通讯兵孙达义

孙达义今年90岁,但老人家身体魁梧健康、精神矍铄。说起当年,他表示往事历历在目。

15岁参加新四军,成为罗炳辉将军手下的一名新四军的通讯兵。跟着部队从安徽天长转战山东,又因战事需要回到安徽。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过无数。通讯兵的主要任务就是送达作战信息。说到自己任务时,孙达义很自豪地说:“我们送的都是作战任务,非常重要,不是一般的警卫员。”孙达义所属新四军二师15团是战斗的主力部队,所以他担负的通讯任务也愈发的多。经常夜间出发,徒步二三十里路,将作战任务送达前线部队。交换情报后就要返回团部,一天跑个三四十里路是家常便饭。

1946年孙达义跟部队和国民党74师张灵甫的部队打响了战斗。面对敌人每分钟86颗的炮弹,作为通讯兵的孙达义义无反顾地面对炮火,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将战斗命令送往战斗一线。一次次被炮弹轰炸后的防御工事,溅起的沙土和树桩砸向孙达义。 说到这里,孙达义说:“轻伤不下火线,坚持伤病完成通讯任务。”1950年孙达义前往荣誉学校,简称“荣校”,在那里进行疗养和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自己妻子王珍,那时王珍在荣校搞后勤工作,负责照顾伤员,经组织介绍后两人成为夫妻。

反坦克炮兵衡印龄

衡印龄今年80岁,1956年入伍参军的他从老家泗县坐车赶到宿县(现宿州市),然后转火车直接拉往了朝鲜平康,直接来到“三八线”。当时的他还没有经过军事技能的训练,被分配到沈阳16集团军46师137团三营炮连,成为了一名炮兵,主要任务就是反坦克兵的训练。

当时战争进入停战状态,部队主要任务是待命训练在凤凰山上,他们坚守岗位,条件十分艰苦,部队所在地方圆几公里内没有任何百姓。1958年随着部队的撤回,服役三年的衡印龄被分配到蚌埠西岗安徽民警总队警卫团,从事警卫工作。1976年裁军,他被安置到合肥保险粉厂工作。

衡印龄回忆说:“当兵的日子虽苦但却是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军人就是要退伍不褪色,不管在哪里都要保持光荣的传统和优秀的作风。”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