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民低龄化趋势 焦虑不如引导
非常道
“谈判药入医保” 应全国“步调一致”
“孕妇蛋”的标签岂能想贴就贴?
“高压线”不带“电” 有偿补课岂能不火?
下一篇4 2016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网民低龄化趋势 焦虑不如引导

□ 苑广阔
 

近日,成都一名8岁男孩偷拿父母手机,通过微信钱包转出6700元购买游戏虚拟装备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讨论。除了吐槽熊孩子坑爹、游戏公司害人不浅、父母管教不严之外,网民低龄化问题也受到关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19岁以下网民占全体网民的24.1%,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8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移动终端大肆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正变得像玩具一样稀松平常,而未成年的孩子对这类电子产品又具有天生的迷恋与喜爱,于是网民低龄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无法阻挡,只能正视。但我们必须得承认,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教育,网络对未成年人所带来的负面和消极影响,就会被无限放大,并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先不说前几年令无数家长谈之色变的“网瘾”,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网络,还会损害视力、影响学习、受互联网不良内容的影响和毒害,甚至是误入歧途等等。但既然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热词,想完全把未成年人屏蔽在网络世界之外,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更何况,未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只会与互联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不理解、不懂得、不会用互联网,都是一件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所以对于网民低龄化的问题,我们与其心怀焦虑,不如去积极探索教育引导之路,有疏有堵,疏堵结合,让孩子们领会和享受互联网的好处,同时又避免沦为“屏奴”,在互联网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保证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这显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教育机构、政府,甚至是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对于家长来说,对孩子使用各种电子终端设备要有一个良好的把控,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比如哪些内容不允许孩子进行随意浏览,比如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真诚的亲子陪伴来降低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心理依赖等等,让他们明白手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而不可成为精神依赖和情感寄托,进而帮助他们能够以理性、节制的心态去对待各种互联网终端设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