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找矿人
2016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温下的找矿人

□ 陈燕飞 星级记者 刘海泉 文/图
工人在闷热的机塔内吃午饭
被塔布全覆盖的机塔
钻探工人徐新站在钻机前,专注地进行着操作
工人陈应培在机塔的悬空小平台上作业
 

“在那些荒瘠的土地下面,埋藏着沉睡了千万年的矿藏,是到叫醒它的时候了。”采用新设备和工艺,验证地下岩层的分布情况,去探寻沉睡矿藏的一群人被称为地质钻探工,长年野外工作,远离亲朋,风餐露宿。现在的季节,顶酷暑、斗蚊虫更是家常便饭。

钻探机台像个闷罐子

7月29日中午,在南陵县工山镇的青山里,知了在烈日下拼命地叫嚷。

翻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知了的叫声被阵阵“轰隆隆”的机器声淹没。循声望去,半山腰上,一座高耸的钻塔挺立在一片葱绿之中,这里是华东冶金地质勘察局812地质队南陵县桂山地区铜铅锌矿普查项目3号机台。

荒凉的山野,搭着一个22.5米高的工棚,一台钻机安装在场地中间,数百根3米长的钻杆堆放在工棚外。钻探工人徐新站在钻机前,他目光专注,双手紧握着把手进行操作,偶尔挽起衣袖抹一下脸上的汗水。钻机旁是一个45千瓦的大电机,为钻机提供动力,电机工作时散发大量热量,由于机台场地有限,徐新就在这个“热源”旁操作机器。

“我们正在更换钻头。”该机台机长唐勇介绍说,机台设计孔深为1600米,当天刚好钻进到500米,由于钻进到砂岩的破碎带,对钻头的磨损消耗比较大,钻头不能满足继续钻进的要求,需要把地下500米的钻杆全部提上来,对钻头进行更新。

徐新操作着钻机将钻入地底的钻杆拔出孔外,另一名钻探工顺势将钻杆卸下,如此要重复操作几十次。一个钻杆3米长,重达八九十斤,两人的衣服早已湿透,紧贴着皮肤,汗像水一样“啪啪”地滴在钻杆上。

而机塔的空中悬着一个小平台,离地22米。52岁的工人陈应培站在小平台上配合下面的钻工不停地移动钻杆。下到地面,陈应培双脚刚着地,就赶紧卸掉身上的安全带,长袖工作服滴着汗水,“机台被塔布覆盖,周围全封闭,顶上的空间很狭窄,就像一个闷罐子。”

白天战高温晚上抗蚊虫

在这个项目里,从机台上的技术和后勤管理都是由唐勇一个人分管。机台14个人,分为3个班。因钻孔工艺的要求,一旦开始钻进工作,人停机器不能停,否则就可能出现坍塌等事故,整个钻孔就可能报废。所以3个班实行3班倒,每个班工作8小时。

偏僻的山林里并没有清风徐来,只有机塔里一个大电风扇吹动着燥热的空气,此时正午时分,闷燥的气息笼罩在整个大山里,让人喘不过气来。白天钻探工们面对的是毒辣的太阳,晚上则要忍受蚊虫的叮咬。

炎炎夏日在野外地质钻探是非常辛苦的事。唐勇说,机台位于山上,他们住的地方在山下,每天去机台至少需要步行20分钟,途经多条狭窄的小路。路上没有遮阳棚,空无一物,上面烈日当头,下面热气上冲,“这么热的天气,空手爬山到机台都喘气困难。”而上山的路也有危险,“经常会碰到蛇,山路没有灯,晚上只能借着手电筒的光。”

在山上作业,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运输车辆往往不能到达机台现场,机台人员需要自己搬运设备材料上山。单根重八九十斤的钻杆,工人们硬是用肩把钻杆一根一根运到机台,而在阳光下暴晒的钻杆温度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艰苦可想而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